茶具沿革之清代

By 骑吃全世界 at 2017-05-17 • 0人收藏 • 262人看过
清代,六大茶类基本齐全,由于多为散茶,故以直接冲泡为主,尤其是省略明代洗茶这一程序,简化了茶具。清代的茶具以陶瓷为主,所以有“景瓷宜陶”的说法。制瓷业尤其以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时期最为繁荣。康熙时,景瓷除以上产五彩瓷为主外,还创烧了珐琅、粉彩两种新的釉上彩。珐琅彩瓷,是仿造铜胎珐琅器的色彩和纹饰烧制的,胎质洁白,薄如蛋壳,烧制程度相当完善。盖碗和盖盏自古即有,但从文献记载上看,清代盖碗,尤其是在形质上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质地细腻、彩釉清晰、逼真、纹饰多样化。同时宜陶在清代有更大发展,这是和清朝政治体制有关,一大批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及文人墨客,对宜兴紫砂陶爱不释手,使得一批能工巧匠应运而生,尤其是一些文人与陶匠结合,更创造了紫砂陶茶具的辉煌。清初的陈鸣远和嘉庆的陈曼生,所制之壶尤名于世。陈曼生是宜兴知县,也是清著名的篆刻家、书法家、画家和陶壶设计家。癖好陶壶,艺匠杨彭年按其意生产,形成曼生壶。杨彭年制壶不用模子,信手捏成,式样非凡;与陈曼生合作制作的被称为“当时绝作”的“曼生十八式”,形式多样,有“石銚式、汲直、却日、横云、百纳、合欢、春胜、古春、饮虹、瓜形、葫芦、天鸡、合斗、圆珠、乳鼎、镜互、旗奁、方壶等,每式上都有题识”。曼生壶一般由陈曼生刻铭题字,把柄上印有“彭年”小印章。清代乌龙茶的出现,开创了一种新的饮茶方法。孟臣姓惠,江苏宜兴人,活动于明末清初,书法类唐大书法家褚遂良。其壶作品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可见是制小壶能手。此外,清代还出现了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等,使人耳目一新,更放异彩。茶具的发生和发展与社会经济文化有关,更与时代习俗、审美观以及茶类的变化、饮茶方法有关。茶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时代精神,印刻着历史的烙印;茶具还反映了当时的技艺水平。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主流茶具,也有承上启下的前期茶具夹入其中。注:文字节选自《茶具沿革》——白堃元;本文图片皆来自网络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