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连载:民国多少事

By 谢轶群 at 2017-06-22 • 0人收藏 • 3434人看过
一时民国多少风流人物,各逞风流任由后人评说。
76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12-09
2017-07-02   #1
  
  1912年元月14日,满腹疑虑的袁世凯秘电南方直接问:孙中山是真准备让我还是假准备让我?南方明确回电:清廷一倒,立即让你。
  
  袁世凯逐渐踏实起来。他还看到了接位于孙中山的天大好处:清室完蛋于孙中山任总统时期,我再从孙中山手里接总统之位,这可不是我从孤儿(溥仪)寡母(隆裕太后)手里夺的天下,乱臣贼子的骂名就安不下来了,太好了!
  
  元月16日,袁世凯上奏折,第一次向隆裕太后提出要清帝退位。奏折里说,全世界的政制,不过是君主和共和两种,如今环顾全球,共和是潮流。武昌之后,我们和南方开战以来,经济损失很大,列强很不满,认为是君主制的存在乱了天下。现在是革命党不要君主,民心不要君主,洋人不要君主,而且,连我们的部队对君主也没感情了!这么发展下去,结果难料,想想法兰西大革命,皇家的命运是给杀得一个不剩。太后您一定要好好考虑,早顺今日舆情,免得“乘舆出狩”,也就是不要最后给撵到荒山野地里去、乃至更糟糕的下场呀!
  
  这个奏折的分量可不轻,隆裕太后读后的反应是:呆若木鸡,然后泪如雨下。她一贯以“孤儿寡母”自怜,把希望全寄托在袁世凯身上,指望着他扭转乾坤,不料这棵大树竟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可如何是好!
  
  跪在太后面前的袁世凯观察着隆裕太后的反应,见隆裕哭了,他也跟着掉下眼泪来。
  
  这就是大人物的过人之处。他告诉自己,跪在太后面前这个袁世凯,可不是那个跟革命党串通一气,密谋一起搞掉皇室,然后自己统领天下的袁世凯;现在这个袁世凯,是一个要尽忠保护皇室,可已无力回天、只能无限愧疚的袁世凯。这两个角色的转换,在他毫不困难。
  
  应该说,最出色的表演艺术家肯定不在演艺界。
  
  袁世凯流着泪,很响地抽着鼻子,断断续续地劝着隆裕;头脑一片空白的隆裕只能木然应着,说再跟王公们商量。
  
  终于把埋在心里很久的话摊牌了,效果不错,心情很好的袁世凯做步履沉重状从宫里出来,却差点遭受没顶之灾。
  
  北方三位革命党人正在身怀炸弹等着他!
  
  袁世凯跟南方谈和,同时对北方革命党残酷。北方革命党人对袁世凯恨之入骨,张先培、董之萌、李献文三人组成暗杀团,决意要袁世凯的命。
  
  三人在东华门外,等袁世凯的马车走近,连连投弹。爆炸声中,死伤数人,袁世凯的马车被炸翻,袁世凯被掀出车外,却没受伤,被卫兵立刻扶上马迅速逃走。
  
  死里逃生的袁世凯当然被吓得魂飞魄散,惊魂甫定之后,却发现这次挨炸对他大大有利。第一,总怀疑他和革命军勾结要夺清室江山的人们看到,革命党是要杀袁世凯而后快的,哪有什么勾结!第二,袁世凯正可借机大讲革命党多么厉害,在北京已无孔不入,向清廷进一步施加压力。
  
2017-07-05   #2
  好贴,支持、期待中。。。。
2017-07-10   #3
  晚清贵族,民国落难。
  不过李国杰如果不争什么招商局,过个富裕小日子还是没问题
2017-07-10   #4
  终于追上了,张见识了!楼主加油!
2017-07-10   #5
  
  民国历史的年轮在向前滚动,在进步力量的打击和军阀之间火拼的消耗下,军阀割据称雄、全国一盘散沙的局面慢慢改观。在民国前期的那么多军阀里,能够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寥若晨星。
  
  山西的从1911年山西独立于清王朝时就执掌山西,直到民国终结的1949年,长达38年,这是最“长寿”的一个地方军阀;接下来应属云南的龙云,从1927年取代唐继尧控制云南到1945年被强免云南省主席职务、“升调”重庆和南京,他当了18年的地方土皇帝;其他独霸一方时间在10年以上的军阀,除了前文提到的青海马步芳,还有在新疆的盛世才——这也是个魔鬼般的人物,他于1934年初到1944年底统治新疆,做了10年出头的“新疆王”。
  
  陆荣廷执掌广西10年,政绩不俗,官声不坏,在广西省颇有根基,但他任两广巡阅使统治桂、粤两省期间,却不得广东人心。广东地方势力长期遭受桂系的压制,对陆荣廷驻粤十分不满;而广西驻粤军政官员又腐化堕落、营私舞弊,广东省广大民众反陆情绪也日益高涨。
  
  1921年4月,孙中山在广州举行的国会非常会议上当选非常大总统,随即下令讨伐陆荣廷。于同年7月6日通电就任粤、湘、滇、赣、黔五省征桂联军总司令,在征桂联军的打击下,陆荣廷先逃回老巢南宁,再退至龙州,其称雄八桂大地的“广西王”时代至此已经终结;但他还想东山再起,然而“新桂系”已经具备登上历史舞台的力量了。1924年,其余部被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的广西定桂讨贼联军击败。1924年8月,陆荣廷通电下野,离开了广西。
  
  陆荣廷的“广西王”时代正式走进历史,这位“老帅”频频回望已不属于自己的广西,搬到上海、苏州、天津等地居住。在远离故土的东部中国,垂垂老矣的民国风云人物陆荣廷多少次咀嚼着从自己从孤儿到“广西王”的传奇一生,故乡广西大地的秀山丽水和一言九鼎的昔日尊荣如过眼云烟,在凄迷回望中,全化作他感叹世事沧桑、造化弄人的一声深沉叹息
  
  1928年,陆荣廷听说他在苏州的房子被没收,急忙从天津赶到南京交涉,给回苏州的房子。陆荣廷为此急火攻心了一阵,损害了老迈的身体。1928年11月,69岁的前“广西王”陆荣廷死于远离故乡广西的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
  
2017-07-10   #6
  袁世凯名垂千古与遗臭万年,只有一步之遥……
2017-07-10   #7
  今晚继续更新四到五帖
2017-07-10   #8
  其实,老袁称帝既有个人野心的成分,也有无奈的成分。
  民国初年,军阀并立,各省的税收都被各省的督军拿去供养自家的军队了,的号令根本无法实行。熊希龄内阁时期,财政仅9万块大洋,所以才有了善后大借款一事。后来还被国人痛骂。
  
  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权威来自两种途径,一是名分,即大家心照不宣奉为权威;二是实力。民国初年,人心思定,实业发展迅速,老百姓根本不想打仗。而分裂局面在列强环伺的情况下隐藏着极大的危机,因为清廷的灭亡给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又一次机会。老袁必须走集权的路子。打仗不行,只能通过“名分”这条路子。可是最终失败了。老袁死后,国家维持了名分上的统一,即列强所承认的北京政府。到了北伐时期,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也是公然分裂,自此谁也没有了正统的名分,各方只能按老毛说的办:“枪杆子里出”。
  
  称帝之举,的确该骂。但是真的就是如国人所说,一无是处?筹安六君子都是当时的名硕大儒,古德诺作为康奈尔大学的校长,其治学精神称名一时。难道他们真的就那么笨?大家不妨看看古德诺的《共和与君主制论》在说话。
  
  
  
  
2017-07-10   #9
  好铁。顶
2017-07-10   #10
  3
2017-07-13   #11
  
  黎元洪是清朝驻武汉四大军事单位之一第21混成旅的协统(旅长),在全国只算中等军官,在武汉却就是巨头。他有长厚的口碑,不爱说话,也不多事,对士兵知道爱护,在武汉军界素有威望;另外,他还有两大优势:一是他是湖北黄陂人,当湖北军政府都督对湖北人有亲和力;二是他平时对军中革命党人的活动睁一眼闭一眼,革命派对他也不抵触。
  
  几翻“考察”,处处合适,这个黎元洪简直就是为给大家当头领而存在武昌的!
  
  于是,大家分头去找后不见踪影的当时的黎协统、明天的黎都督。
  
  被士兵逼成都督、后来成为民国副总统的黎元洪武昌时在干什么呢?
  
  武昌枪响后,黎元洪坐镇他的第21混成旅司令部,严防手下士兵参与。一个前来联络的士兵被抓住,押到黎元洪面前。黎元洪亲自动手,将这个叫周荣发的士兵杀害在会议厅众人面前。第21混成旅的士兵本跃跃欲试就想哗变,黎元洪这么一刀,立即震慑住了众人。
  
  是支持还是反对?在那紧急时刻,是清朝军官黎元洪必须表的态,他再不愿多事、再爱护士兵,只要清朝没倒台,他就得这么干;否则上级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黎元洪聆听着营外的枪炮声,他部署士兵站到营墙上严阵以待,下的第一个命令是:“如有人来攻,就开枪打!”
  
  过一会,营外枪炮声更大,他下了第二个命令:“如有人来攻,不可还枪,只可用好话把他们劝走。”
  
  枪炮声越来越大,很显然没被扑下去,已经要成气候了,黎元洪下了第三个命令:“如有人来攻,你们便退守营房。”
  
  说完,他退出司令部,换上便装,跑到参谋刘文吉家里躲着去了。
  
  黎元洪知道武昌完了。
  
  武昌完了,可他老黎却发大了。第二天,刘文吉家被士兵包围,黎元洪被搜出。老黎被士兵围在中心,以为是要杀他,汗流浃背地说:“我平时对你们不差,今天你们何苦来为难我!”士兵们告诉他,是来请他去“主持大计”的。
  
  黎元洪呆了半晌,好不容易脑子才转过来,原来是逼他出头当一把手啊!就赶紧说:“此举事体重大,务要慎重。我不是革命党,我没有做都督的资格,够资格的是孙文,你们何不接他来担任都督?”
  
  士兵反复相劝,黎元洪只是把个脑袋摇得象拨浪鼓。一则他怕担这天大的谋反责任,二则他也是清朝“培养”起来的,做为清朝中级军官,忠君思想总是有的,要转眼间把接受了一辈子的封建道德颠覆,他也的确做不到。
  
  
2017-07-16   #12
  记号
2017-07-16   #13
  
  筹安会之类,毕竟只是有限的民间力量,而在实际推动上,袁世凯的官方毕竟不便公开支持,为袁世凯称帝统筹调度的,这回不是北洋将领,而是他的长子。
  
  是袁世凯的正室妻子于氏所生。这位出身河南乡间富户的于氏,是典型的“上不得台面”的旧式妇女,平时不会打扮,在一次外务活动中,某外国公使伸出手来要和她握,她竟窘得满面通红,局促地把手缩到背后,让公使尴尬不已。
  
  老妈的拘谨畏缩,一点没遗传;老爸的野心勃勃,他倒继承了个十足十。留学德国,通晓英语和德语的没有受到西方现代思想的丝毫熏陶,倒是对老爸称帝后他就是太子、将来能继承皇位憧憬得发疯。从拉拢力量、组织活动,到对袁世凯百般怂恿,他是整个恢复帝制过程中最狂热的人。
  
  一股逆流,在无数先烈为推翻帝制而洒尽鲜血的民国大地上汹涌扑来。
  
  筹安会成立仅10天,就效率惊人地组织了“各省请愿团”,他们网罗各省拥护帝制及趋附袁氏者,向参政院请愿;请愿书全由筹安会代写,“强烈要求”袁世凯登基称帝。
  
  当时政界重要力量、以梁士诒为首的交通系,依托行政资源,行动起来手笔更大,他们组织起来的人叫“全国请愿联合会”,包括了前清遗老、军政官员以及贩夫走卒等各阶层人物。
  
  筹安会眼看落后,居然别出心裁,组织起“乞丐请愿团”和“妓女请愿团”!这些人手摇旗帜,大呼小叫,奔到新华门外团团下跪,递交请愿书,恳请袁世凯体贴,早日登基。这一奇观,见者有人说:“操,袁世凯强奸了还不够,还要强奸妓女!”
  
  在“请愿”、“劝进”活动中,因为几位北洋大将对袁世凯称帝的消极态度,历来是袁世凯马前卒的北洋军行动慢了半拍,但他们一行动起来,更加雷厉风行。1915年8月下旬,北京军界召开将校联合会,发起“请愿”;9月,段芝贵联合19省将军、都统、护军使一齐“恳请”袁世凯早正大位,各大将领纷纷表态,声称谁敢“逆拂”反对恢复帝制,他们“誓当为王先驱,除此公敌!”
  
  一波波的劝进活动热浪,在高高在上的袁世凯眼里,真是天下归心,想不当皇帝都不成。
  
  
2017-07-21   #14
  这个帖子,必须要顶的,还没看完,先留记号。
2017-07-21   #15
  他还推行军民分治,一再下令军警不得干预,这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
  
  这段就是胡说了,袁世凯设立了军政执法处,大肆反对他的人。被军政执法处杀害的人即“数以千计”;其中较为著名者有:四川会党领袖张百祥,辛亥南京革命军正参谋曹锡圭,山东同盟会支部长徐镜心,四川民政长,北京《民主报》总编辑仇亮,江苏第三师旅长张秀全,南京临时政府司长林逸民,湖北军政府北伐学生军队长方亚凡,辛亥山东烟台民军营长左,河南革命军参谋余国桢等。当时北京各“收禁犯人极多,大有人满之患”,不得不分批送至保定“寄禁”。
2017-07-22   #16
  张爱玲好象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2017-07-25   #17
  等待,我随时随地在等待!!!!!
2017-07-27   #18
  每看必顶
2017-07-28   #19
  理解你
2017-07-28   #20
  每天晚上睡觉前翻几页楼主的帖子已成习惯,这里让我思考了以前很多不曾想过的领域,。无论如何,无论楼主是否发完,我都要感谢楼主。我们要象楼主看历史风云人物那样看楼主,从普通人的角度看,才看得真切。大家都要工作赚钱吃饭,体谅楼主!再次感谢楼主,中国还有思考者,还有希望!
2017-07-28   #21
  顶~
2017-07-28   #22
  看贴要回!
2017-07-28   #23
  某出版社的一位年轻编辑说:“就让网友们来讨伐我们万恶的出版社吧!我做编辑以前也大骂过的!”
  
  
  
  
  
  重见此句 不胜感慨
2017-07-28   #24
  
  社会上的名人,袁世凯拉拢梁启超不成,就打起的主意,如果这个素来和孙中山不睦、性格偏执、目无威权、人称“章疯子”的开国元勋级人物声明支持帝制,该是多大号召力。袁世凯把请到北京,不料老章一听袁氏用意,立即大骂不迭。拉章不成,袁世凯就把他软禁在龙泉寺。先对给他送被子的袁世凯二子袁克文说:“归告汝父,勿发皇帝梦!”后索来纸笔,大书“袁贼速死”四个尺多高的字高挂在墙上。
  
  的确,袁世凯是贼:对清室来说,他窃了大清国;对人民来说,他窃了民国。
  
  已决心一条道走到黑的袁世凯对反对声浪充耳不闻,他把总统府更名新华宫,宣布1916年为“洪宪”元年,紧锣密鼓地准备起1916年元旦的登基大典。
  
  打破袁世凯皇帝迷梦、宣告其“”破产的有力一击终于来临: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并成立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蔡锷,一个令袁世凯又爱又怕的名字。他和宋教仁一样,是天才人物,在长沙时务学堂读书期间,深受当时任学堂总教习的梁启超的赏识;他是辛亥元勋,1911年10月,年仅29岁的蔡锷发动重九,光复云南,任云南都督,在整个西南地区拥有巨大影响力。
  
  在云南任都督期间,蔡锷不聚敛,不营私,其志不在小。袁世凯对他赏识有加,1913年调其入京,想重用却又深忌他跟自己可能不是一心,就一边拉拢一边防范。袁世凯启动称帝之后,密切观察蔡锷反应。
  
  蔡锷和这位近代第一枭雄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然而又扣人心弦的斗智。在北京举行的“云南会馆将校联欢会”发起改行帝制的“请愿”上,蔡锷二话不说,第一个签名支持。然后,他一头扎进妓院林立的八大胡同,淹没在风月无边中。
  
  袁世凯没有笨到看到他签名就放心的程度,他并不指望蔡锷支持,分析着蔡锷的态度:签名支持只是他表明不会在称帝上跟自己作对,沉迷妓院是表达对自己的失望。好,只要你不作梗就行!
  
  称帝逐渐进入高潮,蔡锷请假到天津日本共和医院看病,就在袁世凯紧张起来的时候,蔡锷却返京销假;接着,他借和名妓小凤仙携手同游之机,在北京东火车站上车再去天津,袁世凯立即派人来“探望”,蔡锷取出早准备好的医生诊断书出示,提出要去日本看病。
  
  他确实患有喉疾,袁世凯不怀疑他的病情,也觉得他要跳出来作对的可能性不大,就让蔡锷去了日本。
  
  老虎脱离牢笼了。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