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10-28
2017-08-22   #25
  回复第60楼, @吹进黄沙
  再大点,冬天用麻包装着冰鞋,饶世界去滑冰,什刹海,玉渊潭,北大未名湖,语言学院,北林,都有俺的足迹。夏天骑车半夜去新街口丁字路口吃卤煮,去吃烤串,那时候一串才两毛钱。
  --------------------------
  @长疯万里送秋雁
  北大,语言,北林,为嘛跳过我家?以为我家水坑小?溜不开?切!俺们有牛B的月亮!
  -----------------------------
  @吹进黄沙
  对不起,清华也算之一,主要是老穿清华去圆明园,那时候不收门票,从水磨哪的东门进去,晚上去扎
  青蛙,你也去过吗?哈哈
  -----------------------------
  @长风万里送快递
  青蛙我是不扎的,从小逮青蛙无数,我们生物老师的青蛙活体实验都是我提供的,水磨我没印象了,圆明园东门边上有断墙,冬天体育课俺们都是翻墙进去打雪仗,里面那个迷宫是亲眼看着修起来的,骑着自行车在里面转悠
  -----------------------------
  @deer_bj
  看着好亲切啊!当时我父母下放回来,他们单位占了农机学院的房子,我也跟着从海军大院搬到了农机学院,现在叫农业大学吧?清华东路,六道口那片。经常骑车穿清华去圆明园,还去101捞过小鱼,青蛙却不知道哪儿有。
  看着你们回忆,也想起小时候,跟同学骑车穿胡同去天安门,去北新桥一个地下的旱冰场滑旱冰,那时的天那么蓝,那时的同学如今不知在何处了?
  但是无论如何,城市是要发展的,现如今我回北京,的士司机......
  -----------------------------
  下个月就能看见蝌蚪了,等我有空捞一脸盆给你瞧瞧哈,荷塘也叫蛤蟆坑,农机和农大是俩学校,你说的农机是电子部六所东边路北那个,现并入农大了,叫东农大,原来的农大叫西农大,农大橄榄球队是国家队,如有出入,请多指正
2017-08-22   #26

  @愤怒的黑加菲
  有时候不要小看这些外在的东西,就是这些反映着老北京的核。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楼房里的的独生子,和胡同里养成的真不一样。没有了胡同里的经历,真不敢说他们能继承什么。
  -----------------------------
  不一定要继承 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幸福就好了
  你担心下一辈没有胡同文化 其实上一辈的又何尝不是说我们没有了兄弟情了呢
  时代总是再变 虽然不一定是进步的 但总在消失旧的东西 但又会生成新的东西 无法改变
2017-08-22   #27
  回复第27楼,@秋雨抚叶叶飘零


  @愤怒的黑加菲
  但老北京形成的那种规矩绝不能丢。
  -----------------------------
  这个就是我说的精神上的东西 真的 从孩子就能看出是不是老北京家的孩子 这个才是关键的 不是有个户口就交北京人了
  孩子淘不淘和懂事不懂事是两码事
  --------------------------
  我们家一朋友,闺女嫁了个外地男的,现在生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空有个北京户口,说还不听,真是悲哀

  
2017-08-22   #28
  老北京大门上还贴着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老一辈的名字中间的字,都是是按这个对联排辈的,传到我们这辈也没那麽多的规矩了,有的有,有的没有了,两个字的名字多省事呀。
2017-08-22   #29
  老北京人是很重规矩和礼数的,《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不管别人,我家对这个是非常看重的。现在又有多少人给下一代灌输这种思想。
  孔子讲:席不正不坐,三人座,长者别其席!这都是老人教我的。意思是小辈绝不能跟老辈平起平坐。可现在我去餐厅吃饭,看到多少小年轻的不懂这规矩。所以我说,我们这一代是不是最后一批受过老家传统教育的老北京了。
2017-08-31   #30
  @长疯万里送秋雁
  看过电影神鞭吧?跟上时代变迁,辫子没了,神在就行,我们的儿女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用老一套约束他们是徒劳无功的,把古道热肠,尊老爱幼,维护公德,言传身教下去,其他形式上的东西,不要也可,也就少了很多烦恼
  -----------------------------
  @泰四爷
  这点我不同意,以规正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必须得有。
  -----------------------------
  规矩都是人定的,100年前的规矩你还沿用到现在么?时代在变迁,规矩也得跟着变革,是否尊敬老人,在老人的内心感受,你家是双手递东西表示尊重,别人家也许是其他方式来表达,都是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没了实在的心里感受,再讲究的礼数也不过是装装样子罢了
2017-09-01   #31
  @吹进黄沙
  玩弹球,熬胶粘蜻蜓,全楼孩子玩藏猫猫,打牌喝凉水,饶世界捡废铁,换炮仗,四月开始挖蛹,六月捡麦穗,半夜偷着去游泳池游泳,结果让保卫组把衣服拿走了,哈哈。。。。
  -----------------------------
  @粮民没品
  天津地震过后到天津听到一件事:
  防震棚外几位打百分儿,输家喝一碗凉水。
  后来让老太太给轰走了:你们几个小子玩儿就玩儿呗,把我刚打来的一桶水给喝光了!给我打水去!
  -----------------------------
  @这是俺的专用马甲
  我喝过饭盒盖儿的自来水,大概六盒盖儿,一弯腰水就出来了
  -----------------------------
  @愤怒的黑加菲
  这事小时候干过,不过是那种伸缩的水杯。
  -----------------------------
  @这是俺的专用马甲
  所以从小我就知道饭盒盖儿比水杯还能装呀,大铝饭盒
  -----------------------------
  那时候都用这个。跟个老工人似的。
2017-09-04   #32
  北京的文化分内城文化,外城文化和皇城文化。京腔儿,京韵,京味儿。待人接物的礼数说话办事儿分寸等等规矩的传承才是真的!丢不了骨子的东西!
  
2017-09-05   #33
  你们将来比女同还稀少,绝对的~
2017-09-06   #34
  大部分老的传统还是不错的,不过有些对长辈卑谦的有点过头,家庭里面还是随和点好,条条框框违反人性。
  
2017-09-24   #35
  @甲木丫头
  小时候规矩海了去了,喝汤不许出声儿,给人添饭不能手腕儿朝外倒……咳嗽捂嘴,放屁打嗝儿的得背人……吃饭的时候不许说话,老家儿不动筷子的时候,谁也不能先吃第一口……女孩子走路不许扭胯,坐的时候不能叉着腿……数不胜数的规矩啊……
  -----------------------------
  @愤怒的黑加菲
  内规矩多了,女孩不能倚门靠,男孩走路不能敞怀,老家面前坐着不能靠背,吃饭时要说添饭加汤。太多了。
  -----------------------------
  按这个标准,北京人没几个了。年轻一代早就被同化了。
  开始以后出生的,基本的传承就断掉了。
2017-09-27   #36
  第一段最后那句,让我想起了。每每腊月里,居委会都会给评选出的五好家庭大门门框上,贴一个横批似的红纸,上面毛笔字写着 五好家庭。

2017-09-27   #37
  玩弹球,熬胶粘蜻蜓,全楼孩子玩藏猫猫,打牌喝凉水,饶世界捡废铁,换炮仗,四月开始挖蛹,六月捡麦穗,半夜偷着去游泳池游泳,结果让保卫组把衣服拿走了,哈哈。。。。
2017-09-28   #38
  @粮民没品
  谁会用“草”做蛐蛐儿探子?我会。
  -----------------------------
  现在也没忘了怎么做,就是那种艹家附近不好找了。
  我也从来拿探子沾过DDW。
2017-09-29   #39
  回复第17楼,@愤怒的黑加菲

  @秋雨抚叶叶飘零
  看看现在自己的侄子侄女 刚一想好想挺悲哀的 可仔细想自己这辈的再老一辈眼里也是各种大逆不道
  你想的没有老北京只是没有你这样的老北京了 90后 00后长起来自然有他们自己的“老北京” 北京人永远是北京人 有自己精神上传出的东西 不是那些外在东西
  -----------------------------
  有时候不要小看这些外在的东西,就是这些反映着老北京的核。现在很多孩子都是楼房里的的独生子,和胡同里养成的真不一样。没有了胡同里的经历,真不敢说他们能继承什么。
  --------------------------
  我倒想住胡同呢,现在都给拆没了,哪住啊

  
2017-09-29   #40
  @愤怒的黑加菲
  说心里话,那些自以为竞争力强的精英们就别再跟我们这些老北京比啦,我们真不跟你们争什么,一碗面、一杯茶、一口酒,我绝对满足。
  -----------------------------
  @吹进黄沙
  争,不一定能得到;不争,不一定会失去。他们哪懂这些呀。
  -----------------------------
  他们还真不懂,你瞧天涯这批人,比收入、比房子,一天到晚讨论房子该写谁的名字,累不累,我家四套房全写我爱人名字怎么了,我特么绝对放心。
2017-09-29   #41
  回复第10楼,@很纯萌妹子

  按照那个标准,我只算一半老北京~
  --------------------------
  咱俩加一块儿算一个!

  
2017-09-29   #42
  顶老北京的话题
2017-09-29   #43
  真正的老北京是指上个世纪30年代,也就是1937年“七七事变”前在北京生活居住过的人,因为那时候的北京人谦逊、懂礼数、热心、与世无争。常看到一些回忆文章,很多北平人在胜利后,回到北平,已经感觉物是人非了。
  真正的老北京要是活的现在,都是百岁老人了。早灭绝了。
2017-09-29   #44
  民俗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希望老北京的民俗文化能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当然每个时代也会有自己的特点,也会在这传承的过程中留下自己的烙印,真心希望传承不断
2017-09-29   #45
  北京人懂礼儿,那是从小家里就会教育你,比如吃饭不许吧唧嘴,不许敲盆打碗,说话要称呼说您,透着那么客气,不张扬,尊老爱幼。这就是北京的文化底蕴,现在,由于外地人口暴涨,北京人同化不了那些人,老北京的规矩受到空前未有的挑战和蔑视,就比如在公汽车上给老人让座这件事,我相信北京人会自觉的让座,那些外地人,当然不是全部的,就是装睡着了 ,还要在网上讨论该不该给老人让座,真是悲哀!
  一句话,现在是烧香的把和尚赶跑了!北京人是应该团结起来,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了!呼吁政府学习香港,反对蝗虫!
2017-09-29   #46
  再大点,冬天用麻包装着冰鞋,饶世界去滑冰,什刹海,玉渊潭,北大未名湖,语言学院,北林,都有俺的足迹。夏天骑车半夜去新街口丁字路口吃卤煮,去吃烤串,那时候一串才两毛钱。
2017-09-29   #47
  呼吁请外地人回乡建设并给一定的优惠政策
  根据情况可减免税款3年以上
  享受当地补充医疗保险
  给困难家庭基本生活补贴

  快快行动吧,让“外地精英”回乡建设,更利于各大城市平衡发展
  多拿出点鼓励回乡建设的政策吧
2017-09-29   #48
  回复第69楼,@岸芷汀兰J6

  小时候学别人,兰花指,没事坐着腿哆嗦,还有别的什么不好的小动作,让家长一看见,全都消灭在萌芽阶段了。
  --------------------------
  我小时候喜欢看见什么都拿,我爸就拿了杯开水,说给你玩这个,我把手往开水里一放,烫的给抽回来了,以后看见东西再也不瞎拿了

  
2017-09-29   #49
  礼多人不怪。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