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的寓意是什么? 怎么做灯笼

2019-11-30 11:40:14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灯笼在中国可以说有悠久的历史了,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灯笼,就像是导引我们归途的指示灯。在中国,每次到了佳节的时候,大红灯笼高高挂是我们的传统习俗。色彩缤纷的灯笼,在黑夜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喜庆,为每一个特殊的节日增添一份独特的韵味。那么你知道灯笼的寓意是什么吗?怎么做灯笼,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

灯笼(笼状灯具)

中国灯笼又统称为灯彩,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灯笼的寓意是什么?

灯笼存在的时间是非常漫长的,根据现有的记载我们可以发现从1800年以前,灯笼就已经走人我们的生活。关于灯笼的传说、由来有很多,大多都是表达着欢庆、喜悦、团圆的意味。

由来一、唐朝:相传在唐朝的时期,唐明皇认为彩灯闪烁象征着“彩龙兆祥”,这会给国家带来强盛、安康、幸福。所以,大肆鼓舞民众在元宵佳节这一天结扎灯笼,在元宵节的晚上高挂在屋顶,祈祷接下来的时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由来二、东汉:东汉时期,在明帝刘庄的号召下非常流行,成为了国家正统,每到正月十五的时候,僧徒就会在这一天点燃灯笼,向我佛致敬。明帝刘庄因为信赖,所以把在这一天要求全国百姓点燃灯笼,将这种礼仪作为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习俗。

由来三、神话传说:传说永远是口口相传的,没有在书籍上记载。在神话故事中,神鸟在民间迷失路途,却被民间的猎人当做猎物杀死了,天帝知道这件事情后,非常愤怒,于是派遣天兵天将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将人间的家禽全部烧死。天帝女儿心善知道以后,便给百姓支招,正月十五这一天高挂大红灯笼,让天帝以为已经放过火了,民间的百姓已经受过惩罚了。

由来四、清朝:在清朝雍正皇帝执政的年代,有一个老汉非常心灵手巧,每到节假日的时候都会做精致的灯笼挂在自家,表达过年过节的喜悦心情。有一年,老汉将灯笼放到集市上卖,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后来,县太爷将精致的灯笼上供给了雍正帝,雍正帝大喜,将大红灯笼挂满了皇城,随后,风靡全国各地。

怎样做灯笼

第一步,制作骨架。纸灯笼比较简单的形状是立方体或圆柱体,最好选用可以弯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衔接的地方用细线绑紧。如果不好找,细长条状的硬纸板和烧烤用的竹签也可以,结实程度和柔韧性会有所欠缺,但摆在室内也是很不错的装潢。

第二步,制作灯身。在文房四宝店买几张白色、红色的普通宣纸或者洒金宣纸,裁成符合灯笼骨架的长宽,就可以自行设计图案了。书法、绘画、剪纸,都可以在小小的灯笼上一展风采。糊好后,还可以用窄条的仿绫纸上下镶边,看起来更为雅致,很像古式的宫灯。如果不太擅长书画,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供参考。用一张薄纸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样,再将这张薄纸和深红色宣纸重叠在一起,用单刃刀片将字迹挖掉。拿掉薄纸,红宣纸上就出现了镂空的字迹。用白色宣纸做灯身,红宣纸糊在里面,烛光或灯光从镂空处映射出来,效果相当漂亮。

第三步,制作光源。如果放在室内,只需要在灯笼里点一根普通蜡烛;如果想提着出去,最好用灯泡和电池做一个简单电路。

以上几点就是居然之家设计家小编为大家总结的灯笼的寓意是什么、怎么做灯笼的相关信息,相信大家看过之后就会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一来大家就知道了很多了,如果大家还有那些想要了解的可以上我们居然之家设计家站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