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财政投入 教育优先

2019-12-09 10:47:12

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今年全面推开

  免除近1.5亿中小学生学杂费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今年在全国农村全面推开: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截至目前,财政今年已经下达资金246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8%。2007年免除学杂费政策全部到位后,将惠及4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校近1.5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

  新机制实施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大大增加,农民的教育负担大大减轻。西部农村地区仅免除学杂费一项,平均每个小学生年减负140元、初中生年减负180元;享受免费教科书的贫困生,小学生平均年减负210元、初中生320元;既享受免费教科书又享受生活费补助的贫困寄宿生,小学生平均年减负达510元,初中生达620元。中部农村地区免除学杂费一项,小学生年减负约180元,初中生减负约230元。

  资助贫困学生

  国家助学政策体系今秋起加紧建立

  助学贷款和经费每年500亿元左右

  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学起,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正在加紧建立。

  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包括: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助学金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等。

  2006年,财政直接安排的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助学金经费只有1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也非常有限。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和地方财政2007年秋季学期投入的经费达到154亿元左右,其中,财政投入95亿元。2008年,和地方财政投入将在此基础上翻一番。

  新的资助体系各项政策全部落实到位后,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左右。全国1800多所高校的约400万名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的约1600万名学生将获得资助。

  

  职业教育

  财政扶持为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国家助学范围由5%扩到90%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实现教育与市场需求多元化对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财政扶持将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注入勃勃生机。“十一五”期间,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总规模是“十五”期间的10倍以上。重点支持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重点项目,促进职业院校创新体制、深化改革、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2006年,设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当年安排8亿元,资助80万名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今年,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范围由每年的5%扩到90%。中职国家助学金由过去生均1000元,增加到生均1500元。通过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吸引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报考中等职业学校,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

  高等学校教育

  促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努力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党、基于国家长远发展考虑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截至目前,财政累计安排了305亿元支持“985工程”(1998年5月,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安排了88亿元支持“211工程”(1993年,国家教委决定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简称“211工程”)。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条件大大改善,形成了一批相互协同的学科群体,有效地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教育质量、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初步奠定了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基础。

  为引导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2006年―2010年,财政将陆续安排25亿元资金,用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