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19-09-30 07:22:59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求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联系生活——引趣社会生产和人的需要是产生兴趣的源泉,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有一个思想上的基础。因此,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如以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问题。例如:(1)以天气预报2009年11月某天北京天气为-3°C——3°C的它的确切含义引出负数这一代数知识。(2)以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等;从丰富多彩的世界中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奥运村模型图中找熟悉的图形中引出直线、射线、线段、角等有关知识。老师将这些引言课讲得有声有色,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重要价值,另外在一些单元和部分课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也适当地讲述了数学的应用及其价值。如;负数概念引入后教师结合“阅读与思考”的内容,向学生生动地讲述了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在他们陶醉于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自豪感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数学占有的欲望。

  二、注重直观——诱趣????在教学中,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的见,摸得到的优点,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可以考虑这样几个办法:

  1.应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重新组织教材结构网络高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2.借助身边的教学资源,做出各种教具。让学生能摸得到,感受的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学习数学的要领和重要方法。

  三、游戏活动——激趣。

  1.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数学游戏,能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搞了这样一个游戏:让同学每人都默记住一个数,先将这个数乘上5倍,再将所得结果加上25并除以10,最后将结果告诉老师,那么老师即能猜出你默记的哪个数。为什么?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很神,此时教师将其中的奥妙是解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讲给学生,他们恍然大悟,对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更浓了,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有趣味的数学典型故事和游戏,如“填幻方”,以及古代数学家丢番图的“墓志铭”“代数的故事”等等,教师都用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使他们的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2.教师经常在教学中安排一些小竞赛,可增强他们的好胜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后,教师将相同类型的课后练习题一次布置给学生,只要求他们列出应用题的方程即可,看谁列得既快又对,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给予打分,对答得快和对的学生进行鼓励

  3.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在组内开展一些小活动,学办数学手抄报等都能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趣

  教师要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必须使学生喜欢你。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练好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除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板书、画图等传统内容以外,还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应用,尤其中新课程理念下,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教师通过网络吸取大量的信息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教师的分析能力也是完成数学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素质。

  (2)处理好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的关系包括: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与数学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培养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教师的讲解引导之间的关系;新的数学知识与已有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共同要求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此外还有师生关系。

  (3)考虑学生的学习规律,培养师生感情课堂40分钟学生如果老是听着老师来说,思维肯定很疲倦的,课堂上多给学生施展自己的空间。平时,教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他们学习上的争强好胜心决不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鼓励为主、努力创造课堂教学和谐的气氛,对待学生错误,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加以纠正。对待差生,教师总是抱着满腔热情的期望和热情,排除其学习的障碍,使其保持对数学学习的信心,进而逐步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总之,爱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教学中,教师可善于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张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