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琼崖革命武装斗争胜利之本

2019-10-07 13:20:19


  7月1日正值建92周年,88岁的琼崖纵队老战士、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何如伟同志在省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发言。他有着71年龄,对艰苦卓绝的琼崖革命感悟深刻,所作的《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琼崖革命武装斗争胜利之本》发言感人至深。本报今日全文刊发他的发言,让更多员干部受到教益。
  今年7月1日是建92周年纪念日,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今年88岁,15岁参加革命工作,17岁加入中国,如今已有71年龄了。完全可以说,我是在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
  1940年,我村中有10位乡亲同我一起参加革命,海南解放时仅我一人还活着,真可以说我是九死一生的幸存者。今天,我作为一名琼崖革命斗争的亲历者,受到省委的邀请,荣幸参加省委中心组的学习会,与大家一起学习、回忆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的历史,我非常激动,请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提起琼崖革命历史,人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二十三年红旗不倒”。那么,“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涵义是什么呢?我觉得不少同志还是不甚理解。曾经不止一次有人问我,中国1921年成立,当年底就有人在海南岛组织活动,1926年琼崖地委就已经成立,这“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指的是什么?
  所以,在这里我首先要谈一谈“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二十三年红旗不倒”,是指琼崖人民在的领导下,从1927年发动全琼武装总到1950年海南解放这23年,坚持武装斗争不间断。中国创建伊始,就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进行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建立革命军队,进行反对军阀割据、统一中国的大革命,即北伐战争。但在这场战争取得胜利后,篡夺了革命的领导权,并于1927年4月12日背叛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上海发动,疯狂杀害人和革命人士。4月22日琼崖当局也开始血腥,几天之内在海口市和各县城抓捕了二千多名人和革命群众,其中有五百多人惨遭杀害,一时间尸堆如山、血流成河,白色恐怖笼罩整个琼州大地,琼崖革命处在危急关头。为了挽救革命,广东区委于6月特派杨善集同志回到海南岛,在乐会四区(即现在琼海阳江一带)找到琼崖地委书记王文明同志。两位老战友在危难时刻主持召开地委紧急会议,决定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的道路。会议还决定将琼崖地委改为琼崖特委,杨善集任书记。随后,琼崖人创建人民革命武装,成立琼崖讨逆革命军司令部,冯平任总司令,杨善集任代表。并于当年的9月23日,发起对嘉积外围椰子寨的据点进攻,打响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第一枪,吹响了全琼武装总的号角,在琼崖树立起鲜明的在领导下的以革命武装反对武装的鲜明旗帜。杨善集、王文明相继牺牲后,冯白驹同志接过这面红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一直坚持到1950年春夏间接应配合野战军渡海登陆作战,于5月1日解放了海南岛,取得了琼崖革命的伟大胜利。
  1949年3月,琼崖区委派李独清同志到西柏坡向汇报琼崖革命斗争情况,同志在接见李独清时说:“琼崖的斗争坚持了二十多年,红旗不倒,这是很大的成绩”。这是同志第一次提到“红旗不倒”。1957年,、等同志来海南视察时,了解到琼崖革命武装斗争的艰难岁月,心潮澎湃,题写了歌颂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诗词。元帅1984年5月为《琼崖纵队史》题词:“孤岛奋战,艰苦卓绝,二十三年红旗不倒。”这就是“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由来。
  革命战争年代,琼崖革命武装远离,远离主力,内缺粮草,外缺援兵,面对凶残强敌,在孤岛上坚持二十三年武装斗争,极为不易,在中国革命史上是一个光辉的典范。琼崖英雄儿女,跟着闹革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光耀千秋的红旗不倒精神。琼崖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相互辉映,是海南红色文化的灵魂,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二十三年,红旗之所以能够坚持不倒,高高飘扬,指引琼崖人民克服一个个困难,渡过一道道险关,付出了40万革命志士和革命群众生命代价,最终夺取革命的胜利,这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结果。琼崖革命到底靠什么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坚持红旗不倒呢?我认为主要靠的是一个信念、一条路线、一盏明灯。
  一、靠一个信念。这个信念,就是坚定远大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了这个信念,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了压在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为此,琼崖的优秀儿女,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用热血生命谱写了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英雄赞歌。如琼崖工农红军总司令冯平同志,他是归国华侨,先后在上海、广州读大学,1924年受组织派遣赴苏联学习军事。在琼崖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不幸被捕,在敌人将其押赴刑场的途中,他向群众宣传说:“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杀了一个冯平,还有千万个冯平,革命是杀不绝的,一定会实现!”琼崖红军独立师师长王文宇,于牺牲前对同志们说:“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死而无憾。”崖县革命烈士麦宏思,牺牲前写下遗书:“以革命之血,换得自由之花,死得其所矣!”万宁一位员女战士符英,被灭绝人性的士兵将其开膛破腹,砍断手脚,她毅然英勇不屈,牺牲前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万岁!”我们的革命先烈就是这样立志、立德、立言。他们彻底革命的精神,在琼崖全和人民中激发出了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正是这些浩然正气鼓舞着革命后来者踏着先烈的血迹,掩埋好战友的遗体后,依然英勇顽强、坚韧不拔、前仆后继地去战斗,直至最后夺取胜利。
  1928年3月间,第一次“围剿”琼崖革命根据地,琼崖特委王文明等同志带领600多名员和红军指战员转移到母瑞山,后被敌人团团包围。在弹尽粮绝的极端困难情况下,他们只能靠野菜充饥,饥寒交迫。因受饥饿和疾病的折磨,有两百多人饿死、病死,然而,他们当中没有一个当逃兵,更没有投降者。1933年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冯白驹带领一百多人在母瑞山坚持了8个多月,没有吃、没有穿,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面对艰难困苦的环境,他们相互鼓励,讲革命故事,唱琼剧,他们就是靠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去战胜困难,最后仅存25人突围回到琼文老区,将星星之火燃遍全琼。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侵琼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极其艰苦、残酷的时期。首先以我琼文及东路六连岭地区,西路的六芹山、洛基、清平等地为重点,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肆“扫荡”。不到半年时间,凶残的仅在琼文的南阳、大昌、树德、咸来、道崇地区就杀害了4000多无辜群众和我乡村基层干部,烧毁民房7000多间。不足3000人口的南阳抗日模范乡就被杀害1800多人,27个村庄被夷为平地。
  但是,具有革命传统的抗民不怕死亡威胁,的暴行反而使炽烈的抗日火焰越烧越旺。抗民在的领导下,同仇敌忾,团结一致,实行以村为战,人自为战,涌现出许多赤手空拳与日本鬼子搏斗,在敌人屠刀下大义凛然、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事迹。如宝芳乡宝芳仔村,4个兽兵闯进林树桂家,企图侮辱妇女,林树桂长子林鸿合面对凶恶敌人,毫不畏惧,奋起反击,先将为首的鬼子踢倒,夺过他的,一连打死了三个鬼子,剩下一个向他猛扑上来,全家五人齐心合力将其打死。在村中的其他鬼子听到枪声赶来,林树桂一家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关在房子里活活烧死。又如,位于万宁县境内的六连岭,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遭到的两次“围剿”,最后还存下23名革命战士仍然坚持战斗,支撑着红旗不倒。在抗日战争时期,“蚕食”进攻六连岭时,我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依据复杂地形和熟悉山路的有利条件,将部队化整为零,隐蔽在石洞里、丛林中,充分发挥小组游击战、战、麻雀战的神威,使连续两个多月的“分进合击”进攻,最终宣告失败。
  时期是琼崖革命斗争最艰苦、最复杂、最残酷的岁月,但我们还是军民团结一致,最终战胜了。同时琼崖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领导的革命武装从1938年红军云龙改编时的300余人,到胜利时发展到7700多人,县、区抗日民主政府基干队2000多人,还有不脱产的民兵预备队9000多人。这就是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团结作战、所向披靡最生动的体现。
  二、靠一条路线。这条路线就是群众路线。说,群众路线是我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过去是这样,今天也是一样。由于我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心连心,群众就拥护支持我们,革命就取得了胜利。
  冯白驹同志是琼崖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密切联系群众是他最优良的作风之一。他非常重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每到一地他都到群众中间去,了解群众疾苦,与群众打成一片。冯白驹长期担任琼崖特委、区委书记,琼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但海南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一直都亲切地叫他“冯同志”,而不以职务来称呼他。他经常下和同志们,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定要相信群众、保护群众、服务群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一次他被敌人围困在山林里,危急关头是一位农民群众挺身而出,对敌人大声喊道:“我就是冯白驹。”敌人喜出望外,便将这位农民抓去邀功,冯白驹才得以脱险。他有一句名言:“山不藏人人藏人”,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冯白驹经常告诫大家:“山是死的,人民群众是活的,如果没有人民群众支持革命,不仅革命不可能成功,而且革命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文昌县蛟塘乡(现东路镇)堆典村,全村28户人家,离大致坡敌人据点仅五六公里路。农民群众在他们村庄后边的小山里搭建二十间矮小的稻草房,给琼崖纵队一个医疗队及二十多名伤病员在这里治病疗伤,坚持了一年多而不被敌人发觉。这是为什么?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掩护;文昌抱罗镇革命母亲锦简婆的家从土地革命战争起就是一个打不垮的交通站。为了掩护来往的革命同志,她领着9岁的女儿挖了两个地洞,让革命同志躲藏,先后保护了包括我在内的上千名革命同志。她虽多次被敌人抓捕折磨,但宁死不低头屈服,对对革命永不变心。在抗日战争时期,琼崖当局实行、积极的方针,在的进攻面前一退再退,一直退到五指山腹地。在五指山地区,他们对黎、苗人民进行残酷压迫和剥削,黎、苗族人民忍无可忍,于1943年在王国兴的领导下发动了白沙。失败后,王国兴主动派人寻找,请求领导的部队进入五指山区赶走军队,为建立五指山中心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在全国50多个少数民族中,像王国兴这样主动找闹革命的是很少有的。
  琼崖革命离不开琼崖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也得到广大海外侨胞的支持,1939年侵琼,侨居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以及香港的240多名爱国华侨青年毅然回乡参加,为琼崖革命作出了极大贡献。以上事实证明人民群众是革命力量的源泉,是革命胜利之本。说:“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琼崖人之所以能够屡对强敌而不败,历经磨难而不衰,战斗到最后胜利,其根本就在于琼崖组织紧紧团结和依靠琼崖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靠一盏明灯。这明灯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琼崖革命武装斗争能够坚持二十三年,离不开这盏明灯的指引。1927年当人和革命群众,实行血腥和残酷统治的时候,同志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并实践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正确道路。琼崖革命二十三年武装斗争,是在思想指引下进行的,海南地理上虽然是个孤岛,但我们的革命斗争不是孤立的。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斗争最困难的时候,海南的主要领导王文明同志不幸病逝,冯白驹同志刚接任特委书记,就亲自赴上海向汇报请示工作,同志接见了冯白驹同志,并指示说:“琼崖抓住红军,抓住农村革命根据地,抓住苏维埃这三件大事很好。今后,琼崖只要继续紧紧依靠群众,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坚持斗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同志对海南革命斗争也作过多次指示。1946年4月和8月,和广东区委先后指示琼崖纵队撤离海南岛,先是北撤山东烟台,后是南撤越南,这是关系到琼崖革命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在冯白驹同志的主持下,经慎重研究后,向、提出坚持琼岛斗争的意见,得到的支持,亲自拟稿回电琼崖特委:“你们的意见很对,你们应该坚决斗争,扩大军队,扩大解放区……”这一重要指示使琼崖革命化险为夷。1949年12月18日,电令第四野战军准备渡海登陆作战解放海南岛,要求在1950年春夏两季解放海南岛。后又特别指出解放海南岛有冯白驹配合,条件很有利。因此,从1950年3月5日开始到5月1日的58天时间,解放海南战役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建立,是靠以思想为指导的中国的领导,而琼崖革命武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始终是在这盏明灯指引下,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战胜无数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以为的,牢牢抓住群众路线这条的生命线,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使全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使我们永葆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我们重温琼崖革命历史,就是要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学习先辈们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的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的确定的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