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意义的推断

2019-11-26 12:08:51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不仅要直接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而且在语句翻译题中也要涉及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因此,我们必须要掌握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一般说来,其方法有以下四种。
 1、因文定义法。一个词一般有多个义项,然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它的义项只有一个,因此我们要善于将实词放在语言环境中来考察,根据上下文进行词义的推断。如1993年六省市高考卷第13 题,要求选择文末“予访得之”中的“访”字的词义,四个选项分别为:咨询;探望;寻求;访问。联系上文内容,李衡临终告诉儿子,他生前曾购置有“千头木奴”,只有“寻求”一义合适。又如1999 年高考卷14 题翻译题a项,“在郡多有出息——在郡中有多方面的发展前途”,这实际上是考查“出息”一词的意思。联系上文“资产巨富”和下文“常得郡县为征”、“为债数来”,就可推断这里的“出息”绝对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不是指发展前途和志气,而是指资产的租息收益。
 2、语法结构分析法。即考察该实词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如“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信”字,它显然是来修饰谓语“难求”的,作状语。状语一般由副词或形变词来充当,结合语境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信”是实在的意思。又如1986年高考卷第9题第2小题“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要求为“陈”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a、chén 陈列;b、zhèn 阵地;c、zhèn 阵容;d、zhèn 列阵。要解答这个题目,就可借助语法分析。“陈”字前面有“而”与“对渭”连接,表明“陈”是一个动词,这样就可排除b、c两项;再看上下文,他们正在打仗,从而判断d项才是正确的答案。
 3、成语联想法。现代汉语中的成语,绝大部分来源于古诗文,因而有很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得到了保留;在解释文言实词时,我们就完全可以联系成语来推断其意义。如要问“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中的“薄”字意义,可以联想成语“日薄西山”,不难推断出“薄”是接近、迫近的意思。又如1997年高考卷第12题目a项“善才绳之”中的“绳”字,给定解释是“捆绑”,这种解释对不对呢?我们可以联想成语“绳之以法”,这成语中的“绳”是法律制裁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断“善才绳之”中的“绳”也是这个意思。
 4、整齐句式推断法。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相似的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中的“以”,比较难以理解,但借助该整齐的句式,就好推断了。“贤”对“忠”,意思相近;“以”对“用”,意思也应该相近。由此可以推断出“以”也作“被任用”讲。又如1991年高考卷第18 题,考查“顽鲁者亦当矜怜”中“顽鲁”的意义,有四个可选答案: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要解答本题,就可以利用它与前句“贤俊者自可赏爱”整齐的特点。“顽鲁”对“贤俊”,“贤俊”是“贤能而俊俏”的意思,那么与之相对应的“顽鲁”自然是“愚昧儿蠢笨”了。
  总之,能否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意义,直接关系着能否读懂文言文,在平时复习和应考中,要灵活利用一些技巧,正确推断实词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