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构生活化课堂 引领学生美好生活

2019-11-10 12:17:08

生活,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包括经济生活、生活、文化生活、哲学生活等。这些“生活”也就共同构成了我们思想课必修模块的主要内容。纵观思想课这四大必修模块,我们发现无论是从模块名称还是从模块的实质内容来看,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因此,我们的思想课教学也要以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和将要面对的生活为基础,积极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观察、学会生活,进而引领学生更美好地生活。  一、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构生活化课堂的前提  在传统的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甚至还成为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而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则完全处于一种极其被动的地位。如果把教师比作课堂教学的主角,那么,学生完全是配角,甚至仅仅充当了群众演员的角色。可见,师生之间实质上是一种不平等、不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极大地压制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分享与合作,难以建构生活化课堂。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只有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感受到思想课堂就是生活,就是实现自己与他人交流的舞台。只有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才愿意和老师、同学分享属于他自己的独特的生活体验,并懂得倾听老师、同学的体验及见解,才有可能建构生活化课堂。因此,在思想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无论是在情感上、言谈中,还是在行动上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需要和主体差异,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角。  二、各具特色的生活是建构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的确,学生对经济生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问题的追溯和思考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特别是学生自己各具特色的生活。所以,思想课堂应该是师生生活的缩影,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  即将步入成年的高中学生的生活,应该像他们的年龄一样如诗如画,充满生机与活力,而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单一、枯燥的生活,这种生活,除了学习,剩下的还只是学习。这样的生活以及这样的学习,显然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丰富多彩又各具特色的生活?一方面,我们的学校和教师要严格遵守本省的“五言规定”,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不受干扰的时间和空间,进而拥有自己的生活及体验。另一方面,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给学生提供社会生活的机会,鼓励他们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拥有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倘若没有了学生各具特色的生活和体验,我们的思想课堂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完全变成一种“无病呻吟”的课堂。这种课堂显然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更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我们要努力让学生生活走进课堂,同时用课堂引领学生生活。事实证明,以学生各具特色的生活为基础的生活化课堂赢得了学生的掌声,可以让学生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和明天。  三、恰当的生活情境是建构生活化课堂的关键  教材给予我们的仅是一个话题,学生提供的仅是一种生活,那如何把教材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呢?我认为,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选择精确、恰当的生活情境。  1.情境的选择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生活是学生的真实世界,教师要努力让生活走进课堂。源于生活的课堂,学生必定有话想说,有话要说。但生活化课堂的建构不仅是源于生活的,更应是高于生活的。只有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课堂,才能催生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生活。比如,在《价值和价值观》一课中,在探究人的价值的两方面:创造价值和享受价值时,我向学生展示了“子女生活成本”,通过这一生活情境的展示,特别是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数据,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享受者,自己从父母、社会那里获得了太多太多。此时,我又抛出话题:中学生只能享受价值,不能创造价值吗?学生陷入深思中,深思探究过后,学生意识到:作为一名中学生,现阶段依然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回报父母,贡献社会,也能创造价值。此时,我又适时向学生展示了此前他们在社区帮扶孤寡老人的照片,并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里,通过选择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情境,巧妙地让学生探究到自己既是价值的享受者,又是价值的创造者。我们每个人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人,回报社会。这样,生活中的你我他,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  2.情境的呈现方式要多元化  采用单一、反复的方式呈现生活情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甚至反感。这显然不利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因此,在思想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呈现生活情境。一般来说,生活情境的呈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音乐渲染生活情境;②语言描述生活情境;③图片展示生活情境;④角色体会生活情境;⑤生活展现生活情境;等等。比如在《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中,我就综合运用了这几种情境呈现方式。在课间播放《圣诞老人来了》这首曲子,通过音乐的渲染学生感受到了圣诞节的气氛,也为整堂课的探究打下了铺垫。在导入新课部分通过利用当时的网络词语“蒜你狠” “糖高宗”“豆你玩”等来描述生活,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物价上涨。在探究新课部分播放《圣诞老人无奈瘦身》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由于棉花价格的上升,为了节约成本“圣诞老人无奈瘦身”。在整个课堂探究过程中又围绕着“圣诞老人”这个学生十分熟悉的人物,通过图片展示、角色体会、生活展现等方式使学生渐入生活情境,从而引导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潜移默化地实现了知识建构、能力提升、情境态度价值观的生成。  伴随着新课改的有序进行,生活化课堂的建构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必然选择。相信,当生活和课堂真正融为一体时,我们的学生定能生活得更加美好,我们的教师也会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