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样当爷爷的? 供养10余侄孙读书

2019-10-25 15:04:52

新中国成立后,不在军队中担任实际职务,而是担任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繁忙工作之余,他总是抽时间享受天伦之乐。在颐养天年的时候,看着家里的孩子们跑来跑去,他十分高兴。
  
  ■两个孙子一个叫“援朝”,一个叫“和平”
  
  1950年,的儿媳妇赵力平怀孕了。此时,已是64岁,知道自己将做爷爷了,分外欣喜。的夫人康克清亲自购买了为孩子做衣服、包裹的布料,几次当面或写信嘱咐赵力平,要注意营养,卧床一定要侧卧,眼睛一定不要直接对着阳光。康克清在全国妇联最初任妇幼部部长,后来任全国妇联副主席,妇幼保健工作乃是她份内工作。为了工作,她很注意相关业务的学习和琢磨,此刻这些相关知识,在家里派上了用场。
  
  孩子降生之际,恰值和朝鲜人民军发起的第三次战役结束,为了纪念抗美援朝的阶段性胜利,也为了让新生的男孩及早树立保家卫国之志,给孙子起名“援朝”。在、康克清的敦促下,1951年劳动节,朱琦、赵力平把援朝带到北京。赵力平亲眼目睹了爷爷奶奶是怎样喜爱和呵护他们的第一个孙子,特别是康克清对孩子的操劳深深感动了她:“像康妈妈那样细心、操心和耐心地照料孩子,即便是亲生父母也不一定能做到。”
  
  康克清每天一下班回家,必先来看孙子。她给孙子洗澡、换衣服。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赵力平喂奶的时间怎样安排好,应该怎样喂奶,怎样使孩子健康发育。忆及这些往事,赵力平总是心情难平:“康妈妈自己没有生孩子,她把她那份母亲的慈爱,都倾注到孙辈们的身上了。”因为看到老总夫妇为孙子倾注了太多的关爱,赵力平怕把老人累坏了,就把孩子带回了天津。无奈爷爷奶奶一个劲地念叨,反复写信,要替他们带孩子,还说他们可以找保姆帮助带孩子。和康克清一再对朱琦、赵力平说,“你们都在精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免去照顾孩子的拖累,可以在工作上有更大建树。”儿女拗不过老人,只好把10个月的援朝,送到了北京。一年后,赵力平的第二个孩子又出生了,为新生儿取名“和平”。
  
  ■尽其所能,供养10余侄孙读书
  
  的母亲一辈子生了13个儿女,但5个早夭,只养活了8个。由于贫困,幼年的被过继给了伯父家,伯父家也很穷,但亲兄弟、叔伯兄弟中,只有受到了较好的教育。
  
  早早离开故乡去上学,养家糊口的担子,都落在了那些没有离乡的兄弟们身上了。很念及兄弟之间的手足深情,尽其所能为每一个兄弟家供养一个孩子读书。
  
  1952年春节来临,听说在京工作的侄儿朱刚要回四川故里探亲,就把他叫到,让他回去后与各家商量商量,送一个孩子来北京。说:“到北京是来受教育,所以告诉家里人,不要挑岁数大的,要挑在学龄左右的。来了从小学学起,一直到大学,争取能培养出几个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