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体育课的五个“三”

2019-10-23 16:58:12

上好体育课的五个“三”
体育课是学生系统地学习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和技能的保证,也是对学生进行全面体育教育的基础。依笔者之见,要上好体育课应做到以下五个“三”。
一、教师自身应具备“三熟悉”
1、熟悉教学大纲。因为教学大纲是教材的依据,它指明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向,规定了教材的深度、广度、体系和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熟悉大纲,并将大纲的精神融洽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是一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2、熟悉教材。熟悉本节课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教材所占的地位及承上启下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备课中考虑本节课如何处理教材,使新旧知识、技术主次分明,使功夫落得恰到好处,收到重点突出、化难为易的良好效果。
3、熟悉学生。要熟悉他们对本学科学习的兴趣程度、理解和接受动作能力的强弱,好中差生所占的比率,年龄、个性特点等。这样,在授课时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面向全体学生,使好的学生学得有兴趣、中等学生练习得好,差的学生学得进。
二、教学原则要突出“三为主”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完成教学任务。一般说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就愈大,学习效果也愈好。
2、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要心中有大纲、有教材,并且要把握大纲精神,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智,有针对性的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以训练为主线。这是“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的动态双向转换过程,是“教”与“学”的完美结合与和谐统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就是教师“训”与学生“练”交互作用、循环往复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训”与“练”的关系,“训”要为“练”服务,“练”为更好地“训”提供反馈信息。
三、教学方法要遵循“三符合”
1、是否符合教学规律。只有选择符合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人体生理技能活动的变化规律等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2、是否符合教学的内容。尽管所有的运动技术的学习都有讲解示范、完成分解等教学方法,但不同的教学内容,其讲解示范的方法可能截然不同;因此,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所授教材的内容特点。
3、是否符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是否发挥教师自己的特长。教师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状况以及社会化的程度、自己的长短,有全面的了解;如果教师主观地选用教学方法而脱离实际,必然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中应重视“三结合”
1、身体素质练习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要让他们懂得科学的练习方法,就必须加强有针对性的运动理论教学;因为只有明确正确的练习方法,才能巩固对素质练习的兴趣,提高自觉练习的热情。
2、承受练习量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身体的承受量与一节课的练习量应大体一致。学生所承受的实际生理负荷量也不相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决不强求一致,这是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也是有利于运动技术的掌握。
3、学习教材与专项素质练习相结合。专项素质水平越高,掌握运动技术也越高;同时,对促进体质水平的发展也有很大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素质练习,是有助于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增强学生的体质的。
五、教学组织形式要提倡“三个分”
1、分层达标。其目的是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优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的“一刀切”弊病,本着“鼓励冒尖,允许落后”的教学思想,分层确立目标,分层给予指导,进而在考查中也进行分层考核,让学生学会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提高。
2、分组合作。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教改当中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因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是面向全体,正视差异,因材施教,创导合作。其优点表现在教师讲得少,问得少,学生“动”起来了,“活”起来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师生间、生生间多向交流多了,学生学得轻松活泼,他们的主体性得到激发,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3、分类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学习的具体内容的不同而临时按照类型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合成临时学习小组,教师按照不同学习类型的小组给予相应指导。这是“分组合作”的一种动态的特殊的组织形式,也是“开放式教学”所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