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随笔:一堂作文课的反思

2019-09-02 22:55:51

  作者:马永军

  作文教学一直是老生长谈的话题。长期以来,我对学生的作文一直是束手无策,不得要领。但今天的一堂偶尔为之的作文课,让我和孩子们收获颇丰。

  首先,在批改作文时,我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分类。一类,是好作文;二类,是比较好的作文;三类,是勉强合格的作文;四类,是不过关的作文。评语之后,我分别用“佳作”、“甲”、“乙”、“丙”来划分。

  其次,上课伊始,我就对本次学生的好作文和进步作文大力褒奖。通过投影展示,让大家火眼金睛去寻找优点,品读句子,评判得失。通过,我读、小作者读、大家读等方式切切实实让大家感受到一类、二类作文的美妙。尤其对取得明显进步的学困生的作文,让他们上台讲一讲“成功”的经验。这既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又为学困生的作文发挥了榜样。

  再次,对于三类、四类这些有待完善和提高的“问题”作文。我同样通过投影、朗读的方式,并适时提问:“他的问题出在哪里?”“没有条理”“标点使用不当”“语句不通顺”“缺少中心”等等。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谈出的问题还真多。但为了防止挫伤他们写作积极性。我也会,本着“任何烂作文都有优点”的理念,努力让大家去寻找其中的闪光点,哪怕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一个好题目,我也毫不吝啬对他们的赞赏。

  第四,在本次作文布置中,我灵机一动,将班级正在开展的读书活动纳入写作题材,让学生以读书为话题完成作文。一些学生以《好书伴我成长》为题,写出了读书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一些学生以《我和书的故事》为题,写出了自己和书之间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还有一些学生以读后感为题,真切而实在地表达了自己读了某篇或某部好书之后的感受;更有一些学生竟将读书比喻成自己的肉或者第二生命,以此表达自己对书的挚爱。凡此种种,都令我兴奋莫名。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有效作文教学。

  本次班级开展的读书活动,上级和学校只是发起倡议,而真正实施,则是由我们语文老师来做。首先,我通过大量的事例来给学生宣传读书的好处(包括QQ群上大家转发的一篇不知是否真实的一名日本学者关于中国人不怎么读书的文章),以此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动力;然后我把读书布置给了学生课余生活的“硬任务”,课间经常深入班级,对学生的读书进行监督指导。与其说指导,还不如说是硬逼着他们去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借起来,读起来。然后进行长此以往的巩固和强化,尽最大努力让读书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其实,这次这么动真格地让学生读书(以前也偶尔为之,但持续不了多长时间),还缘于我对目前我自己作文教学甚至语文教学长期身患营养不良症的思考。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好的营养品就是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

  开展读书活动以来,好多学生在作文中的想象能力、表达水平、方法技巧等都因为读书而有了明显提高。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看起来“风平浪静”地四(3)班,在我“逼迫”之下,阅读与写作正风生水起。

  第五,谈谈这节课“戏”外的功夫。

  作文教学,不仅仅在课内,更在课外;不仅仅在作文课,更在阅读课,口语交际课。作文应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

  一是,在教学中,我经常别出心裁地将学生在课内外发生的一些或鸡毛蒜皮或乱七八糟或稀奇古怪或惊天动地的“奇闻轶事”拿来练笔,有时甚至是惩戒性的练笔。对于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无聊事情,有的学生竟也能充满新意地洋洋洒洒五六百字。这既培养了写作情趣,又提升了他们把事情写具体的能力。

  二是,在平常的阅读课上。我会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当布置一些仿写、续写等练笔性的作业。或是用上文中的好词写话,或是以文中优美、感人、精彩的片段为蓝本进行仿写,或是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人物、事物和景物。本学期,我布置了《夜莺之歌》、《小英雄雨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等课文的续写。部分学生想象新奇,很有特点。

  总之,这堂语文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互鉴的开放平台。这样,作文就不再是学生单打独斗、教师疲于应付的事情,而是成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对话交流,写作提高的情境。

  课后,几个学生跑来问我:“老师,我的作文可以重写吗?”——以前,他们只能被动地被我逼着重写。

  由此,我认为,这堂作文课于我于学生都很有意义。我仿佛在作文教学的迷雾中,看到了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