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文章被当成古诗词揭了语文考试的短

2019-11-13 16:26:36

23岁的小卢2007年上高二时写了一篇题为《春赋》的文章,并将其发表在百度“诗词歌赋吧”,赢得了不少网友的称赞。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篇文章后来被误传为古代文学家的作品,甚至还被拟作考题,出现在了2012年黑龙江佳木斯市的升学试卷上。(6月22日《郑州晚报》)
  
  先说一则笑话:某人得了一个青花瓷碗,非常漂亮,有一行字“大清乾隆年制”。懂行的朋友说,釉色鲜亮,纹理清晰,做工精细,是个上品。唯一的缺陷是有几个花瓣颜色较深,釉色下隐约能看见一个“于”字。后来请老文物专家用放大镜仔细看了一下,确实有一行字隐藏在花瓣下面:适用于微波炉。高中生文章被当成古诗词选入中考试题,和这则笑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出题的专家就好比那位“懂行的朋友”,误把“适用于微波炉”的瓷碗当成了文物。
  
  其实,小卢《春赋》里的“二月似剪刀”、“鱼翔浅底”就是笑话里的“适用于微波炉”,足以让专家有把握断代。1500年前的南朝庾信,不可能穿越到唐朝和现代,化用贺知章和的名句。出题者的可笑之处在于,他们不但没有对此产生任何怀疑,还专门把这两句挑出来让学生翻译。
  
  更有意思的是,该题还要求考生在看完那几句引文之后,“谈谈你得到的启示”。不知道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什么,就算任何文章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出题者把张三的帽子戴到了李四头上,还非逼着别人问李四的帽子如何,恐怕回答得越完美越让人感到讽刺。这和有人评价“适用于微波炉”的瓷碗“釉色鲜亮,纹理清晰,做工精细,是个上品”一样荒唐。
  
  有人说,所谓语文阅读考试,就是作家来了灵感写出一篇好文章,然后教育者把自己的思想附加到作家身上,最后要学生来猜答案通过考试。此话虽然刻薄,但不无道理。就算那张试卷上引用的真是庾信的文章,答案也都是根据出题者的心思预设,让庾信本人作答也不一定能符合出题者的意图。一些考试的现代文阅读题目,连作者本人都写不对答案的事情曾不止一次被媒体报道。
  
  “高中生文章被当成古诗词选入中考试题”,只不过是揭了语文考试的短。如此可笑的“乌龙”,足以让人看出语文考试一本正经背后的荒唐。很多时候,一些考试题目只不过是出题者在费尽心思为难学生,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来源:半岛都市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