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何去何从!

2019-11-30 14:37:29

  高考第一天结束,各大头条无不是与高考相关的话题,最引人热议的莫属高考作文!当小编我看到各地高考作文题目时,也真真是醉了!

  像安徽卷“显微镜下蝴蝶的颜色”、山东卷“别把纠缠的丝瓜藤和肉豆丝藤分开”、天津卷“范儿”等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有人却铮铮有词:能让你猜出来的作文题目还叫高考作文吗?

  谁在为看不懂的高考作文题沾沾自喜?

  每年高考作文题目公布后,都能引发公众吐槽的狂欢。这也挺好,但是被押宝押中,似乎是高考出题的忌讳。估计因为这个原因,会出现一些被视为“奇葩”的作文题——学生无法猜到,甚至看到后也无法真正读懂,不知如何下手。

  高考能否告诉未来的考生,作文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标不明确,怎么出题都行,反正把大批考生考得迷失方向就行——那就考他们不会的,考他们猜不到的。但是,教育的初衷是什么呢?

  “奇葩”题目让考生摸不着头脑

  如果题目有一定的范围或题库,不免会有老师、学生投机取巧,把精力放在对症下药的准备上,这种顾虑情有可原。但是作文题神神秘秘,譬如去年有考“弯道超越”的,家里没车的孩子对弯道超越的感触不比有车一族的孩子,写起来如何得心应手?今年有考“显微镜下看蝴蝶”的,对于农村地区学校配套较差的学生,同样也难“入戏”。

  这类考题比较适合遇到什么话题都能夸夸其谈的扯淡高人,但是考不出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真正见解甚至破解思路的人。这样下面的人琴怎么弹,鼓还怎么敲?

  美国“高考”题目:领导者是否该听公众意见

  教育的初衷是什么?考试是要考人会的,还是要考人不会的?是要把人考得越来越好,还是把人考倒?是要让学生捕风捉影地揣测,还是让人一步一个脚印,有规律可循,学得越来越好?

  中国的高考是独木桥,千军万马要过,所以淘汰是必然。可是现在高校也从精英教育变成平民教育。日后淘汰的需要会慢慢下降,而通过测评让人各自发挥各自特长的需要会加强。这就需要考题在内容上多一些常识,少一些玄秘。如果多为平常的话题,甚至让学生可以去准备,那么老师就可以把精力放在如何改进写作方法、思维方法和表达习惯。

  好的作文题目的三个特征

  小编觉得,好的高考作文题,应该背景中立,不让特定群体家庭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二是话题常识,让所有学生都能有所发挥。三是范围宽泛,能让学生结合自己各自不同的阅历。

  不要怕考题被人押到,更需要在意的是,考题能否激发出语文教育的活力来。

  考试应该发出的信息是,目标明明白白,标准清清楚楚,普通人经过适当的训练,都能越来越好准地提高自己相关的技能。教育是要开启民智,让人走出愚昧混沌。

  当然,高考作文题也有出的好的,像北京的不文明现象,就让北京的考生从身边的事情出发,结合实际来命题!

  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吐槽君们莫怪啊!

  责编/刘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