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长到底要不要“干涉”孩子的志愿填报

2019-11-11 09:28:58

1 2 下一页   谈谈高三家长协助孩子填报志愿的问题吧。前一阵儿有个新闻炒得挺火,说是辽宁状元从港大退学,现在正在母校复读呢。一时间,十来年没见的“高分低能”说又甚嚣尘上,广大高考制度的反对者们,可算找到了一个“喷”的出口,话里话外,就是大陆的状元适应不了香港“真正”优秀的本科教育模式。除此以外,可能还有一点儿关于状元放弃“高额”奖学金的惋惜。当然了,也有把这件事情往好了理解的,这次海淀高三期中考试就拿这个事件出了道题,把性质定得伟大光辉正确了一点,强调的是状元本身不愿意屈从热门潮流,比起庸俗现实,更喜欢遵从自己的理想。
  可实际呢?大量的细节在这些讨论中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首先,这名状元之前在北大已经听过两个假期的课了,内心非常喜欢北大的氛围;其次,就古典文献专业而言,港大的氛围的确不如北大纯正,奖学金也就将将补上学费和住宿费的窟窿,再加上气候、语言等一系列原因,的确容易让人心生退意;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港大这个志愿,本来就是状元的父母在给状元做了一个晚上的思想工作以后才填上的,而且前期也没打算让状元学中文,而想让状元学金融经济,最后学港大中文,是状元与父母妥协的结果。这一系列因素缠绕在一块儿,才最终引发出了这么一件吸引眼球的事件。
  好了,这件事儿就说到这儿。我之前在微博已经讲过:再炒这个事儿,尤其是刻意制造内地和香港的对立(不论在哪方面的),就是缺德。北大不可能破格录取,这一年的复读时光,还是尽量让其平静安稳的好。之所以选用这个事件做由头,是希望各位家长——尤其是高三的家长——能够好好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干涉”孩子的志愿填报?
  我想,大多数的家长会说:我比孩子有经验。这话听上去没错,不过得分两头说:从为人处世上、或者对现在社会状况的了解讲,可能家长的确比孩子的经验要多;但真说到现在的志愿或专业,家长真就未必能比孩子多了解多少,大多数情况是家长孩子都两眼一抹黑。即便我们承认家长丰富的社会经验,我们也未必要让孩子一定按照家长的规划发展:如果孩子的成长始终是在父母的干预下逐渐变成父母的“理想状态”,这首先就没打算赋予孩子一个“真正”独立的人格,起码连最基本的人生选择权都没给人家;如果家长对于专业及其就业形势的理解不过都是“望文生义”,那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曾经的“热门”专业,计算机、生物、法学之类,如今都已经成为了就业困难户,预计不久的将来,就该轮到经济和金融了。社会能够容纳多少相关专业的人才,得看相关专业的发展需求,经济金融这几年已经开始不景气了,这个时候还一门心思以“热门”而非“兴趣”的名义往这个火坑里跳,那就多少有点儿不够划算了。何况我身边干金融业的高中同学,没有一个专业是经济金融的,净是学化工和保险的——你看,还得防着其它专业的来分一杯羹。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