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走出初中写作教学的困境

2019-11-23 12:16:43

1 2 下一页

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青少年时期,苏格拉底曾跟父亲学过手艺。有一次,他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的雕刻师?”他父亲说:“就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狮子,我只是在唤醒它。”“唤醒?”“是的。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我一直深信,每个学生的灵魂里都沉睡着一个最好的自己,正如石块里会沉睡着一头最美的狮子。德国的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也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学生心中“沉睡的雄狮”,即意味着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量,让学生踏着自信心与价值感的台阶,一步步向着目标——最好的自己,勇敢迈进。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要想真正走出困境,就应该努力唤醒学生的作家意识,倡导学生像作家一样去写作。
一、唤醒学生的作家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指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长期以来,大多数学生却只是把作文看成是一种令人头疼的常规作业而已,在敷衍和推脱中,徒然地消耗着自己的热情与灵气。写作教学,若是仅凭教师之力,显然只会走入困境和误区。所以我认为,高屋建瓴地来指导写作,唤醒学生写作方面的主体意识——作家意识,让学生真正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才是解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哥顿神结”的最佳方法。
“作家”一词,狭义上指坚持文学创作,且在文学创作领域获得一定影响的人。但若从广义上来说,便指所有写作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我认为,写作教学的定位,应当达到一种心灵的高度,其意义,应与“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价值感与成就感,与“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的生命感与愉悦感紧密相连。因此,长期以来,我致力于唤醒学生的作家意识,倡导学生像作家一样去写作,强调作文不是作业,而是作品,需要精心创作,精心打磨;让学生去体验写作所带来的价值感与成就感、生命感与愉悦感。
教学实践中,我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要让学生像作家一样去写作,必须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想结合一节写作指导课,具体谈谈我的做法。
朱自清的《背影》真实地表现出了父亲对儿子细致入微的关爱和父子间的深情。但很多学生学完课文之后,并没有产生要写自己亲人的创作欲望。他们困惑的眼神传达出一种信息:父母的爱,真有那么感人吗?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呢?是的,这些孩子太幸福了,生活在亲人的宠溺中而不自知。无情无感,自然就没有什么创作欲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非易事。于是我特意上了一节写作指导课,只为告诉学生一个写作的真谛:先动情,再动笔,情动于中后,自然会产生不写不快的创作欲望。
我先讲了一个哲理故事,启发学生。当学生们若有所思的时候,又趁热打铁,补充了两篇文章。平淡的文字和强烈的情感,合构成一种巨大的张力,催人泪下。东方式的隐忍牺牲和默默付出,很多时候就像空气一样,平凡到让人几乎很难感觉到它的宝贵和重要。太多人坦然享受着,坦然忽视着,坦然到情感枯竭心灵麻木却不以为意,但当心灵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醒来,他们必定会在那些神圣的沉默前潸然泪下,并终将明白,所有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言行原来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爱。看完文章,课堂上什么反应都有。等学生们畅所欲言之后,我不失时机地将他们引回自己的生活,唤起他们对身边亲情的感悟。“如果你愿意,请用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此刻的所思所感。这样的感觉和感动是稍纵即逝的,请大家好好把握住啊。爱,是平凡的世界里,卑微的泥土中,开出的一朵会让人感动落泪的花。让我们记住身边每一个关爱我们的人,并学会去关爱他们吧。”此时,我都已经忘了自己是在上写作指导课,学生们也很自然地取出纸笔,记录下自己的心声。实践证明,学生的创作欲望被充分激发后,才可能写出感情真挚且表达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文章。

二、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丰富学生的写作储备。
但是,有了创作欲望后,学生也未必就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很多学生有了创作欲望之后,却发现自己写下的文章感情固然真挚,文字却依然枯燥乏味或词不达意。生活在当今信息社会中的他们,获得的太多,却偏偏失去了用心灵敏锐感知和用文字恰当表达的能力。其根源便是心灯蒙尘、言泉枯竭。如何使学生用心体验生活,诗意理解生活并最终酣畅淋漓地“我手写我心”呢?我所做的就是拂去学生心灯上的尘埃并将其点燃。具体措施是真正从心灵层面来丰富学生的写作储备。
方法一,由内而外的心灵独白——传统日记和网络日志(下称“博客”)相结合的写作训练。
作家周国平说:“我甚至相信,一切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写日记开始的,每一个好作家都有一个相当长久的纯粹私人写作的前史,这个前史决定了他后来之成为作家不是仅仅为了谋生,也不是为了出名,而是因为写作乃是他的心灵的需要。”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我认为传统日记是鼓励学生去用心体验生活并真实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写作训练方法,固然古老,却十分有效。每当我看到学生从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来用心灵检视生活,用纸笔倾诉心声时,便会欣慰地看到那星星点点也许微弱却十分执著的心灵之光。而当心灵独白、捕捉灵感、抒发真情成为一种习惯时,就意味着学生已向真正的作家学到了又一个写作的真谛——将写作变成一种心灵的需要。传统日记与博客相结合,则是我2007年的一个举措,依据是成功教育理论。现在,关于博客与写作教学的文章虽然不少,却少有人看到其深层意义——“低起点、多层次,快反馈”,为学生创造成功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量和写作兴趣,唤醒学生的自信心、价值感。我的做法是:从学生日记中选出各层次学生的用心之作,发表在我教的两个班共用的博客上,以示鼓励和肯定。实践证明,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和鼓励性评价,多给学生一些获得成功的机会,可以使学生看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进步,在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并在成就感的激励下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方法二,由外而内的心灵对话——个性化阅读和推荐阅读相结合的阅读训练。
教学实践中,我坚持的是个性化阅读和推荐阅读相结合的阅读训练。平时,我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作相应的摘录和点评。我认为,个性化阅读的意义就在于:让学生在与智者前贤的心灵对话中,逐步明确自己的思想观点,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和审美趣味,建立自己的阅读素材库,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筛选整合能力。当然,在阅读资料鱼龙混杂的资讯时代,推荐阅读也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应包括教师推荐和学生互相推荐两个方面。如果说个性化阅读的目的是保证阅读的精深,推荐阅读便是为了保证阅读的广博。阅读训练,只有将经典与流行、精读与泛读、学生自主选择与他人推荐结合起来,才是最完善而有效的。
三、细雕学生的璞玉之作,唤醒学生的作品意识。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我认为,培养学生自改能力的关键,一是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二是唤醒学生的作品意识。

1 2 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