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2019-12-08 22:14:31

  摘要: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概括出提高教学效益的一般方法,探索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和发展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达到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从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出发,阐述了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的几大特点。为探索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方法提供参考。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目的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等必须发生深刻的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必须改进,以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教学成为关注的焦点。

  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变化。关于有效教学的涵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国内学者通过对西方有效教学研究的系统考察,主要形成以下对有效教学的界定。

  第一,以学生发展、教学目标达成为取向来界定有效教学。比如,有学者认为:所谓教学有效性指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引起学生身心素质变化,并使之符合预定的特性;在有效课堂教学上,让学生在学业上获得进步、在情感上体验幸福,并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指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发展需要方面都获得成功或表现得俱佳的教学行为,包括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有效教学是教师通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成功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对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在此定义中,"教学过程有效性即符合教学规律和成功引起、维持、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有效教学实现的条件:"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预期教学效果"是指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吻合教育目标,符合特定社会和学生的教育需求;"相对有效地达到"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产出。

  第二、结合"有效"与"教学"两个概念来界定有效教学。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没有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第三、教学是否关注全人发展

  教学是否有效并非依赖于完全客观地标准来判断,实际上对教学有效性的判断是一个价值负载的活动,它取决于人们的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目标观。对教学目标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教学有效性的不同判断。新课程规定三大课程目标领域-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准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在师生互动中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持续发展,也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有效的历史课堂是师生互动的

  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的、真实的、自然的师生互动的过程,是以动态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课改的过程中,教师都力求追求真实有效和互动生成的课堂。如《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一课,我把教法定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调上,通过对历史人物朱元璋传奇故事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锦衣卫的作用,我没有直接讲解,而是通过历史剧"大学士宋廉请客",让学生主动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我认为本节课的特点是师生能够和谐相融,既欣赏历史故事,又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第二、有效的历史课堂是真实的

  面对改革的浪潮,目前仍流行在历史课堂上,"表演历史",师生依据某一历史事件,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而去"体验、探究历史",这种做法当然是符合课改精神,但我觉得给我们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就我个人而言,一堂真实的课堂,既有成功也会有遗憾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总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真实的课堂,因真实而可信,因错误而美丽。真实的课堂是给学生上的,而不是给听课老师上的,更不是做给人看的。真实的课堂,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错误并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纠正错误。一堂真实的历史课,不管成功与失败,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宝贵的财富。真实的课堂,不应是学生表演的课堂,也不应是教师卖弄的课堂,教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必要在课堂上表演、做作,"戏说"历史。这样避免一节课表面上看,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学生却在云里雾里,这样的"历史体验"又怎敢苟同。

  第三、有效的历史课堂是严谨的

  为上好一节有效的历史课,作为老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分析学生,活用教材。教师不是演员,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学生严谨的思维养成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突出目标。作为一个好的历史老师,就应做到严谨性,而不能信口开河。真实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的,不仅使老师发挥聪明才智,重要的是让学生表现出聪明才智,不仅要老师讲的好,更重要的是学生问的好,让学生充分展示智慧,智慧的课堂,看重的是学习过程,淡化最终的结果,结局不能预料,过程应当精彩。

  第四、有效的历史课堂应该是情感交流的

  真实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受,要把学生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和情呈现给他们,课堂教学不能单纯认为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如七年级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笔者以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导入,在音乐的烘托下,展现给学生的是一片广阔的草原,洁白的马群,在草原上奔驰,不禁使人想起,历史上蒙古草原发生着震天撼地的那场故事。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对学习感到自然,顺理成章。另外本节课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文天祥抗元史实的传授,注重对学生爱国情感的教育。课堂教学只有以"真实为基石,以情感为纽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才能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实际上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在预期所能达到的最佳效果中,除教师、学生、内容等的因素外,还有环境的影响。教师承认学生带进教室的观念和文化知识对学习的重要性。即学生一开始就将他们的信念、理解、文化实践带进学习中,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意义。总之,有效的历史课堂还应该是艺术的课堂,享受的课堂,快乐的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1]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吴洪华《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历史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研究》2008年版

  [3]陈德厚,《基础教育新理念一一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张璐,《略论有效教学的标准》,《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

  [5]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