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亟须走出困境

2019-10-14 19:59:36

作者:凌国华
  
  11月5日,由浙江大学中文系主办的“中文学科建设:历史经验与全球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鉴于社会世俗化、教育市场化、学术评估指标化对中文学科冲击日益严重,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匮乏,中文学科发展陷入困境的现实情况,与会海内外专家学者就中文学科建设现状与对策,以及中文学科走向世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高校中文学科所处的困境,恰恰是当前我国语文教育现状的集中反映。当下国人的语文应用水平,凸显出语文教育普遍陷入了一种力不从心的境地。就拿最基本的汉字来说,其书写要求或规整大方,或潇洒飘逸,或意态古朴,或遒劲有力,无不显示出汉字的形神俱佳之美。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人的汉字书写令人不敢恭维,尤其是许多高学历人群。写好硬笔字已经很不容易了,找个能写一手毛笔字的人,更是不容易。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于手书汉字越来越不重视了。用电脑什么字体设计不出来,何必再下苦功夫练习书法?在手书汉字日渐陵夷的情况下,不久前网络流传的南京某大学教师的“杨柳体”粉笔板书引起人们热捧,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电脑普及的时代,教师课堂教学使用电子课件,学生带U盘或者相机去听课,快捷省事,且避免了粉笔末污染,似乎对师生双方都大有益处。曾几何时,板书作为教师的必备技能,如今已经不那么重视了。写字少了,出现提笔忘字的时候却多了。难怪有人戏谑说是电脑毁了一手好字,其实咎不在电脑,而在于自身。
  
  汉字之外,对于词语的滥用、误用更是令人不可忍受。先不讲“掣肘”念成“制肘”的低级错误,单单用“美轮美奂”来形容艺术,用“炙手可热”来形容商品热销,就已经让语文很受伤了,更有“诉诸于法律”、“公诸于世”的舛误,即使媒体上也经常见到。对于别人指出的缺点,当事者还振振有词,称“时代发展了,词语也要跟着发展。”然而,对比《参考消息》所转载的港澳台地区新闻中常使用的“在在”“绾毂”等常用词语,对我们这些先生们来讲,无异于史前生物了。看一看《咬文嚼字》杂志上刊登的用词谬误,可谓无奇不有,丑态百出。
  
  缀字成词,连词成句,组句成文。文章不仅仅是单个字句的组合,更在于传达一种内在精神。如今,大学语文教育陷入困境,让学生作一篇词句通顺的文章虽说有点儿难度,尚能差强人意,但若是追求文采斐然,估计就很困难了。其实,语文教育从小学就开始陷入僵化模式。新华网有报道《谎言从小学生作文开始》指出,小学生作文命题呈僵化、程式化态势导致作文千篇一律,且有诱导小学生说谎之虞。另一方面,网络流传甚广的民国时期小学课本,语言清新,情感真实,教学生说真话、说人话,切实负起了树人立人之责。茅盾先生少年时期的作文《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论》、《马援不列云台功臣论》,让如今的许多大学生都自叹弗如。
  
  当然,词句和文章属于语文教育的入门,教育最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精神内核,具有社会担当精神,培育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树人立人,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健全之人格,还有负责任的社会担当精神,是教育最主要的功能。这一切,尤其依赖于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人文润泽功能。前不久,一则关于“北大硕士回乡创办立人图书馆”的新闻,使得人们对当今教育体制的质疑再次引发热潮。据报道,“立人”图书馆为的是“恢复人的尊严,发扬人的价值,帮助人成为健康的人”。再往前回溯,陶行知、、晏阳初等的乡村教育实践,着眼点都在于充分发挥教育的“立人”功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社会担当精神的人。其实,在“立人”功能上,人文学科尤其是语文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巨大优势。
  
  然而,教育功利化思潮的侵蚀,使得教育追求短平快的眼前利益。教育成果考核被量化为著作的数量,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殊不知,人文学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见效”慢,出成果的“潜伏期”比较长,从短期来看,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考核指标体系僵化,只专注于短期收益,冷冰冰的数字使得语文教育的人文精神荡然无存。在考核体系的导引下,教师放弃了长时间的知识储备和积淀,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逐渐失去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殊不知,这正是对人文学科特别是语文教育最大的戕害。
  
  清华大学“终身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厦之谓也,有大师之谓。”现如今,大学硬件设备先进齐全,欠缺的是软实力,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师。学术大师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核心力量。此外,推动人文学科特别是语文教育的发展,尤其要抵制功利化趋向,同时建立符合人文学科特点的、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给教师“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宽容性,同时加大学科经费投入,走与社会实践向结合的人文化育之路。
  
  语言和文字是民族精神的承载体。母语教育在内在本质上是对人的精神培育,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内核和凝聚力。据悉,美国几乎所有研究型大学都设有写作和口语课程,且大多属必修科目;哈佛大学新生要接受写作测试且须在头一年修完写作课程。反观我们,大学前的语文教育模式僵化,进入大学后语文教育更是可有可无,门前冷落,对于母语教育的冷淡一至如斯,怎能不令人扼腕!
  
  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兴起了“汉语热”,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蓬勃发展,孔子学院四处开花。可国内语文教育的现状,仍令人蹙眉。即使是高学历者,其语文水平亦堪忧。笔者读书期间,来自韩国的一位外教对汉语情有独钟,用英语授课时经常在黑板上写汉字(当然是繁体的)。据笔者观察,他的汉字书写水平,绝对比笔者很多同学高出一大截。这就很说明问题。《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各高校要开设面向所有学生的大学语文课”,迄今已经五年多了;如今十七届六又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并作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部署,这对于推进语文教育改革、繁荣母语教育既是机遇,更是鞭策,需要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