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北大时为何敢于开除老教授

2019-09-29 10:37:49

  核心提示:1932年初,胡适应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之邀,回到北大担任文学院院长。他上任后,决定对文学院特别是中文系进行改革,解聘掉一些尸位素餐的老教授,并想方设法请一些年轻的有新思想的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1932年初,胡适应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之邀,回到北大担任文学院院长。他上任后,决定对文学院特别是中文系进行改革,解聘掉一些尸位素餐的老教授,并想方设法请一些年轻的有新思想的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

  首先,他解除了中文系主任马幼渔的职务,由自己兼任。但胡适还是手下留情,仍继续聘请他为中文系教授。

  此外,胡适还毫不留情地解聘了两位老教授:一位是林公铎,另一位是徐之衡。林公铎被解聘的原因是:一、他经常在课上公开侮辱蒋梦麟、傅斯年和胡适;二、他上课常常发牢骚、讲怪话。有一次,有人问他:“林先生今年开什么课?”他答:“唐诗。”又问:“那讲些什么人呢?”他却回答:“陶渊明。”林公铎讲杜甫的《赠卫八处士》,结论是卫八处士不够朋友,用黄米饭炒韭菜招待杜甫。杜甫当然不满,表示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林公铎被解聘后不服,写了公开信责问胡适,胡适不予理睬。

  而后,胡适为了吸收人才,在教授之外又设了“名誉教授”和“研究教授”。前者是对某些资深教授的礼遇;后者是胡适想借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一些年轻的学者到北大作为主力军,待遇比一般教授高出1/4,授课时数也相对较少。在胡适的延揽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梁实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所长傅斯年,还有汤用彤等一些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教授来到北大。

  胡适这样做的用意虽然很好,但是也引来了一些非议。有一次,中文系的教授们在一起判卷时,有一位教授就故意当众说:“我这个教授是既不名誉亦不研究!”大有愤愤不平之意。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曹金娜,原题:胡适改革北大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