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该怎样设计

2019-12-01 10:34:36

由于被纳入高考体系,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地位”提升了,这为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深化高校招生体制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颁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与先前相比,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具体实施中,可以借鉴先前的学业水平考试所形成的管理规则和经验,不断发展,改革创新。
  借鉴地方经验设计考试方案。
  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国家将学业水平考试中的部分考试直接纳入高考体系。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位”的提升,为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深化高校招生体制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些地方先前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虑了新课程的模块制、学分制、等级评分制、考试时间的弹性、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学校考试自主权增强等特征,在考试设计、命题组织、试卷组配、评分标准、考试组织管理等方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可以借鉴这些经验。
  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编写考试标准。
  总体上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属于标准参照考试,依据学业标准的达成度评定学生学业。但先前的学业水平考试相对缺乏严谨清晰的学业考试标准,大多数地区都是根据国家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课程标准一般分为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两部分,我国普通高中各科目课程标准中的表现标准缺乏清晰可测的界定,如果以课程标准为学业考试标准,难以直接指导学业水平考试,实践中试题命制还主要依靠命题专家的经验,存在很多随意性。
  因此,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应该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编写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对考试的性质与功能、考试范围、考试基本要求、考试内容标准、考试等级标准、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予以明确规定,以方便教师、考生和命题人员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应该吸取先前考试的教训,进一步改善先前考试存在的不足。比如,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落实的情况不理想,存在重知识轻过程的倾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体现不够,对学生动手能力考查不到位,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操作考试权力下放到学校后,由于力度不够,导致操作性考试效果不大等。
  加快研究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
  先前的学业水平考试比较关注能否检测出考生的学业水平,不太考虑分散学生成绩,所以,虽然也做考生的水平等级区别,但不强调考试的区分度和甄别功能,是典型的“合格考试”。
  新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两种形式呈现的(二者对应的考试以下简称为“合格考”和“等级考”)。合格考的目的是拓展基础,避免学生严重偏科;等级考(也称选考)的目的是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兴趣科目,系选拔性测试。合格考可以继承先前的学业水平考试经验,其科目的命题基于各科课标核心和必选内容,且难度保持相对恒定。由于让学生选择的3个科目考试要承担高考招生的选拔功能,因此,等级考更倾向于常模参照测验,测验设计框架是基于常模参照的一种分析框架。
  不仅如此,等级考需要先将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转化成等级,再将等级转换为对应分值纳入高考总分。在分分计较的高考录取中,成绩两次转换,如果不能保证前后始终守恒,将导致人为的不公平。
  避免学生投机性选考。
  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给予了学生更大学习选择权,但是,由于选考最终要与升学挂钩,这样的制度设计既可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可能增加学生的选择压力。因此,在学生选考时机上,要规定学生应该在完成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其中3门科目参加相应的等级性考试。由于选考科目学习难度的差异问题,有可能诱导考生功利性地选择那些相对易获高分的科目,这样不利于引导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基础和培养全面的学科素养,也不利于大学人才选拔。因此,考生的选择权应主要体现在考生能够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防止投机性选考。要组织各高校或科研院所抓紧研究,明确不同专业对高中生学科选考要求,不同专业方向对应不同的科目组合。
  提升命题专业化。
  我国学业水平考试研究起步较晚,教育和心理测量人才队伍缺乏,教育考试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评价运行机制相对弱化,难以保证学业水平考试的专业化水平。每年遴选不同的专家命制试题,难以保证各年试卷命制水平的一致性,而且一年一度的命题人员入闱隔离制度,影响命题人员正常工作,缺乏可持续机制。因此,要建立规范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人员管理机制,选拔一批高校和中学具有不同学科背景、不同年龄段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培养专业的学业水平考试队伍。(■李永生 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