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阅读]不乖离坏有多远?

2019-12-10 15:53:52

他们扮酷、作秀,自有他们的理由,青春都有一点叛逆、一点可恨、一点疯狂、一点幼稚,其实,还有一点可爱。
  那么,不乖,到底离坏有多远?
  中国文化里特别强调的“乖”、“听话”,这些,过时了吗?我们的青春要乖还是作秀式的坏?要乖还是有创造性的不乖?要听话还是要个性?
  在中国,“乖”文化已经融在我们的血脉之中,成为教育别人、评判你我的思维方式。“乖”不仅仅常常用来表扬孩子,也用来褒扬成人,我们无时无刻、情不自禁地以“乖不乖”的尺度衡量着自己视野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员工……
  现在,不少大学生“很不乖”,也不觉得可耻,反而觉得时尚,并且喊出这样的口号:我不乖,但是不坏!
  在我看来,不乖,没有什么不好。
  如果还不是最好的,那就先做最有个性的吧。不乖的青春,富有表现欲,痛恨穷酸,迂腐,清高与呆板,即使没钱,也要喝咖啡充饥,即使近视了,也不戴眼镜或用隐形眼镜……迷恋脑筋急转弯,选择题、漫画、文化快餐、文摘类杂志。偏好改造名人名言,如把“知识就是力量”改为“知识就是美元”。玩弄文字游戏,蔑视权威,自娱自乐。
  有个统计显示,目前大学生热衷做“知道分子”,吸取知识营养的渠道排行情况如下: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书。多考一分都是浪费。“60分足够了,70分对我而言是奢侈。”这是知道分子对考试的冷宣言。社会评价和选才的标准在变化,以分数论英雄的时代已过去了,所以,嗅觉灵敏的“知道分子”,更重视生活积累与社会实践,不死啃书本,书包扔了,背的是有长长带子的时尚挎包,有驾照比写一篇三万字专业论文更值得欢呼。
  他们不乖要怪,不可敬要可爱。欣赏爱开玩笑的杂才……喜欢别人说自己“聪明”,讨厌别人夸自己“勤奋”,因为笨鸟才“勤于补拙”。面对表扬,决不会说“哪里哪里”,相反会说“喔,谢谢你的欣赏,我相信你是认真的。”吹牛,善于吹牛成为一种新能力。喜欢洋动作,从耸肩、摊手到咬拇指,不怕夸张煽情,最怕成书呆子。
  戴歪帽子很好看,不太正经,拒绝中庸。敢爱敢恨,敢于表达自我。可能会记得王菲生第二胎的日子,但父母的生日却给忘了。刷卡比刷牙勤快,鼠标拿得比拿筷子好上一万倍。学的是金融专业,却跑去电视台扛机子。“学一套做一套”,学非所用,学非所爱,跳槽如跳舞,仿佛什么都可以干,只要有兴趣,即使你是土木工程师,业余也可以成为天文玩家,工作或休息,付出一样心力。谁叫我们知识面宽,所以什么事都可以干,不多试一试,这一辈子就可能白活。
  也许,我不乖,但不坏。
  也许,我还不是最幸福的人,但先做个快活的人;也许我还不是成功的人,但先做个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