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半干旱地区“土豆豆”如何变成“金豆豆”

2019-09-08 16:55:47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马铃薯全粉加工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但近年来已开始出现销售困难、产能过剩等问题。目前,山东、内蒙古分别成立了地区的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员在各地通过‘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协会+农户’和‘科技企业’等多种科技服务模式,进行科技创新创业。
  
  ■对话背景
  
  自1995年起,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我国马铃薯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1%,亚洲总产量的49.1%,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
  
  近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共同召开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暨马铃薯产业交流会”。来自管理、项目、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农民协会组织及科技等150余名进行了需求对接,有8家单位在会上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会上,记者就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我国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缘何成立?各地做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工作?如何使“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不同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协同创新,共同推动项目试点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等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未来5—10年是马铃薯产业转型关键期
  
  记者: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处在什么发展阶段,现状是什么?
  
  贾敬敦(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我国农业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转型期,未来5—10年将是我国马铃薯产业转型的关键期。目前,马铃薯产业正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延伸,从种植环节加快向加工制造、仓储物流、终端销售延伸;同时,产业体系也在快速形成,不同环节正在形成不同的产业业态。马铃薯产业转型的过程就是形成终端产品为主的加工制造业、服务业的过程,实现用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另外,转型过程中,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企业并购和重组是扩大企业规模的方式,马铃薯不能“养在深闺人未识”,产学研各界需联合起来,形成合力,获得竞争优势。
  
  顾正彪(江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150余家,我国马铃薯淀粉加工已形成100多万吨的加工能力。但是,受制于马铃薯储藏时间短、加工原料短缺、落后产能竞争等因素的限制,产能利用率较低,仅为40%左右。马铃薯淀粉加工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原料依赖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马铃薯全粉加工在全国范围内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但近年来已开始出现销售困难、产能过剩等问题。我国马铃薯薯条加工主要集中在外资或港资企业,占据了全国薯条总产能的90%以上。
  
  记者:我国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顾正彪:首先,脱毒种薯、专用薯种比例偏低,马铃薯单产水平有待提高;其次,马铃薯种植仍以小规模的个体种植为主,种植技术存在差距;第三,马铃薯储运体系建设滞后,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第四,马铃薯深加工比例偏低,鲜食马铃薯所占比例达70%以上,产业结构仍有待进一步调整;第五,马铃薯产业链建设不够完善,制约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第六,企业技术改造及创新能力不足,影响马铃薯产业的技术升级等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应运而生
  
  记者: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背景是什么?做了哪些富有成效的工作?
  
  吴飞鸣(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从1997年开始,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与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合作,先后成功实施了六期项目,形成了多部门联合推动的模式,启动了马铃薯产业战略联盟组建工作。
  
  目前,山东、内蒙古分别成立了地区的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成员在各地通过“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科技+协会+农户”和“科技企业”等多种科技服务模式,进行科技创新创业。利用项目资金支持,内蒙古、宁夏、新疆等省区启动实施了50余个实体项目,建立马铃薯等科技创业示范基地20多个,项目实施直接带动2万人受益。并依托杨凌构建了“十省区科技科技创业信息服务平台”,与宁夏三农呼叫中心联合举办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建立科技信息管理数据库等。举办“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培训班”,累计培训科技及相关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受益农民超40万人次。组织两批共20余名青少年开展“国际青少年网络扶贫志愿者活动”。
  
  记者:“建立中国农村地区科技创业和低碳型示范区”项目实施各地有何典型经验可分享?
  
  潘志军(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科技厅副处长):在新疆,通过项目实施新疆按照UNDP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组织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深入调研,确定发展目标;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采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项目带动等多种科技服务模式,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注重科学技术培训。
  
  取得了一些成效:通过项目实施,首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项目区共建立了11个马铃薯专业协会,其中,农民会员占95%以上;其次,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比如,2012年高产示范田春播早熟马铃薯平均亩产为1823kg/亩,仅马铃薯亩产值就在3500元以上;第三,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的整体素质。截至目前,项目区内受益农民共计16546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户数4255户。第四,促进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实践证明,使用优质脱毒种薯可增产30%—50%,高的可成倍增加。
  
  丁克镇(宁夏科技办公室副主任):宁夏把实施项目和深入开展科技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有机结合,建立低碳环保农业生态示范区。首先,促进农村科技创业,培育更多的农村创业主体和科技创业链;其次,开展培训,提升科技创业能力,不断深化省际间交流合作;第三,促进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围绕生态移民工程开展工作。截至目前,在全区70个移民新村,共选派了215名科技开展技术服务。
  
  莫日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处处长):内蒙古以科技创新、科技创业、国际合作为重点,加快推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UNDP项目试点旗、县共启动实施24个实体项目,依托项目下派科技41人,建立马铃薯等科技创业示范基地18个。
  
  项目实施直接带动16个乡镇的21个自然村,1800个农户,1.6万人受益。
  
  马铃薯产业科学发展潜力巨大联盟需突破常规
  
  记者:马铃薯产业发展需要突破哪些瓶颈?
  
  贾敬敦:首先,应加大对马铃薯加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现代马铃薯产业业态的形成,实现马铃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二,加快培育马铃薯育种和种植、储运、加工营销的大型龙头企业;第三,加快马铃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马铃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新发展;同时,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第四,通过联盟的形式充分发挥其桥梁和协调作用,促进政府、企业、市场、农民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
  
  记者:干旱半干旱地区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方向是什么?
  
  贾敬敦:联盟的建设不宜单纯走常规的模式,需把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合作社、农民有机联合起来,围绕现代马铃薯产业发展,把种业、要把现代化规模化种植业、加工业、仓储物流等各个产业环节统筹考虑,以马铃薯为原料基础,通过多样化产品,延伸产业链获得财富。
  
  在操作层面,首先,要深入研究产学研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联盟的作用,通过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比如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几年,努力探索加快从做农业到做现代农业产业,加强了金融、产业与行政协调,取得了显著成效;其次,要做好行政协调服务,进一步完善以UNDP国家项目办核心,十省区项目办协同参与的协调推动机制,认真做好下一步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争取尽快有大的发展。要积极探索建立新型马铃薯产业创新交流平台,把马铃薯作为完整的产业链,加强交流与合作,实现科技成果与投资、人才的有效对接;第三,继续做好UNDP项目实施工作,巩固科技创新驱动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果。以UNDP项目为契机,加强国际农业和农村科技交流与合作,在UNDP的协调帮助下,实施科技创新创业“走出去”战略,深化马铃薯产业创新国际合作。(中国科技网 文·本报记者马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