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猿人的发现

2019-11-11 15:31:32

  发掘的巫山古人猿上臼齿
  

  84年6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自然博物馆在四川省文化厅的协助下,组成三峡考古队,以古脊所黄万波教授为领队,首先对万县盐井沟及其他化石点进行实地考察。考古队按照常规,寻访当地村民、乡村中药医生或中药店,了解脊椎动物化石“龙骨”(中药名)的出产地。一位名叫牟之富的乡村医生,为考古队提供了新的线索——龙坪村龙洞堡西坡。黄万波先生后将其命名为“巫山龙骨坡遗址”,地理坐标东经109。04'50";北纬30。21’25"。
  
  龙骨坡遗址系石灰岩构成的山体,它的南坡有一巨大裂隙,北侧与洞外沟谷相通,南侧伸向石灰岩内部,其中堆积大量的角砾、砾石、砂质黏土和黏土,堆积物由钙质胶结。考察队在堆积物中采集了剑齿虎、桑氏鬣狗、大灵猫、乳齿象、爪蹄兽、巨羊和大熊猫小种等已绝灭的古动物化石,初步推测这些古老的动物种群至少超过100万年,值得研究。
  
  1985年10月4日,考古队对龙骨坡化石点进行系统发掘,终于在约30立方黏土中“淘”出一粒“真金”一颗巨猿上臼齿。这种早已绝灭的高等灵长类化石的发现,为在龙骨坡寻找早期人类化石的可能性增加了一道筹码。10月13日,黄万波教授在发掘现场惊喜地发现一件明显经过加工和使用过的石制品,这是人类祖先文明进化的精品。下午一时许,发掘第二水平工作面“钙板”下方粉沙质黏土中,一件骨片引起了黄万坡教授的兴趣,用棉花擦去骨片上的泥土,立刻出现了有人工刻划的痕迹,这又是一件难得的标本。随后又出露一件化石,由于它的表面泥土太厚,难以辨认。黄教授小心翼翼地用棉花擦去标本上的泥土,根据其形态特征,断定是人属的一块带有两颗(下第四前臼齿和下第一臼齿)牙齿的一段下颌骨。巫山能人(Homohabiliswushanensis)从此问世。10月15日和25日,在含人属化石的黏土层中又发现了两件巨猿牙齿。第一期发掘工作进行了28天,发掘任务圆满完成。
  
  1986年秋,考古队对龙骨坡再次进行发掘。10月24日,一发掘民工在黏土中发现一件骨片化石,交给考古队员查看,将骨化石上的泥土剥去,一颗白色的、闪烁着珐琅质光泽的牙齿显露出来,鉴定为人属内上侧门齿。
  
  龙骨坡化石点的发掘,经历了两个阶段(19851988年和1997—1998年),共计出土遗物包括两件人类化石(左下颌骨一段;一颗上内侧门齿)、一批石制品和120种脊椎动物,其中哺乳动物化石116种(含25个新种)。遗址绝对年代,经古地磁、ESR和氨基酸等三种方法测定,距今约180万年一240万年。他代表了中华大地迄今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和最原始的文化——龙骨坡史前文化。
  
  1995年,美国古人类学家石汉博士和黄万波教授合作的《亚洲的早期人类及其人工制品)一文,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第6554期。文章指出:早在190万年前,就出现了亚洲直立人的最早祖先。巫山人的发现,其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人类起源于中国、起源于长江流域提供了新的佐证。表明200万年前,中国就已出现了在长江三峡一带活动的古人类。在人类起源学说中,西方通常说法是起源于非洲,然后分散到世界各地,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尤其是200万年前的巫山人的发现,动摇了这一学说。从800万年前的云南禄丰古猿,到400万年前的元谋古猿,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0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从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到30万年前的安徽和县猿人,这一系列发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希望找到更早的古人类化石,从而进一步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这一人类进化学说。巫山猿人的发现,不仅把中国人的进化史推进到200万年前,动摇了现有的人类进化理论,而且为在中国境内寻找更为古老(200万年4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以及文化遗存,从而揭开人类起源之迷提供了更为真实的科学依据。
  
  1996年冬,龙骨坡遗址经核定批准,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9月23日,在重庆市、巫山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巫山县庙宇镇成立了“龙骨坡巫山古人类研究所”,并于新落成的研究所内召开了首次国际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