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2019-11-22 21:50:00

  数学、物理、化学是三大理科主科,很早就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之说,可见,数理化的学习非常重要,三科都有理科的共同特点,严密、深奥;知识体系互有相通,联系紧密。不过,也都有各自的特点。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加以概括。

  物理教学的几种方法既表现在知识的结构上,也表现在这些知识结构的建立过程中。总体来说,这些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五类:数学法、物理法、逻辑法、非逻辑法和哲学法。

  一、数学法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而数学知识的掌握应该说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会顺利许多。这种方法主要有:比例法、方程法和图像法等。例如,密度、电阻等物理量的探究实验用的都是比例的方法、图像的方法。通过形象的图像、清晰的比例关系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容易认知其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的计算格式讲授要在数学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分段进行,使学生能很顺利地接受掌握。

  二、物理法

  由于科学方法和方法教育的层次性,在初中阶段物理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含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理想化法等,其中理想化法包括理想实验法和理想模型法。理想实验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伽利略论证惯性定律所设想的实验----在无摩擦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就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再如将一只闹钟放在密封的玻璃罩内,当罩内空气被抽走时,钟声变小,由此推断出:真空不能传声。显然上述实验是人们在思维中进行的理想过程,与实际实验相比,理想实验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实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更本质的结论。

  理想模型可分为对象模型、条件模型和过程模型三类。如视为点光源较小发光体,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光线,描述磁场的磁感线,描述力的图示、示意图等都属于对象模型。再如光滑表面、轻杆、轻绳、均匀介质都属于条件模型。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是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等也属于条件模型。例如:在空气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空气阻力的作用与重力相比较忽略不计时,可抽象为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匀速直线运动也属于过程模型。

  三、逻辑法

  主要有:比较、分类、类比、概括、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如在认识电流、电压的概念、研究电源的作用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概念或规律时,与水流水压模拟实验、抽水机的作用和水渠对水流的影响等物理现象进行类比,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规律产生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又如:我们在认识和研究“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理论时,由于分子是微观的,不能直接用肉眼看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能直接观察或感觉到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和理解它;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小磁针指向或偏转以及与其他一些磁场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同理,在研究物体是否带电,我们也不能直接看到物体是否带电,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验电器上锡箔片的开合来判断物体是否带电;在研究空气的存在和大气压强时,我们可以通过感觉空气的流动及现实生活中对大气压强的各种应用来证明空气和大气压强的存在。

  四、哲学法

  主要有:绝对相对、量变质变、原因结果等。自然界发生的各种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决定某一个现象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常也很多。为了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必须设法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用人为的方法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然后来比较、研究其他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很多物理实验都用到了这种方法。如通过导体的电流I受导体的电阻R和它两端电压U的影响,在研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压U不变;在研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时,需要保持电阻R不变。当然初中物理教学中也要培养如理念、直觉、想象等非逻辑方法,这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来源:高垚骏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