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较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16 13:49:50

1 2 下一页   比较法,是指“能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黑格尔)的认识方法。它是各种认识和思维的基础,感性认识需要它,理性认识也需要它。它是研究科学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更是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方法。
  
  该方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说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关于比较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初中科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讲述了各种现象和规律。科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科学思维的产物。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全面系统地认识和掌握概念,并从中找出规律,将知识融会贯通,一直是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采用比较法教学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因为,科学中许多概念的建立都运用了比较的方法。
  
  例如,我们观察人推车、人拉锯、人提水桶、推土机推土、拖拉机拉犁、压路机压路、起重机提货物、磁铁吸引大头针等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它们表面上虽然差异很大,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这种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就是“力”。另外,“速度”概念的建立是从比较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入手的;“功率”和“电功率”两个概念的建立是以比较做功的快慢为出发点的;“压强”概念的构建则是通过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得出的。
  
  很显然,没有比较,就不可能抽象出科学的概念,更别谈对概念的理解。
  
  二、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科学规律
  
  科学规律是科学现象或过程的本质在一定条件下的规律性反映。规律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初中阶段,学生所学到的规律基本上都是通过对大量实验结果分析、比较而抽象出来的。
  
  例如,阿基米德原理的形成就是通过比较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它排开的水重的关系而得出的。又如,质量守恒定律也是通过比较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得出的。
  
  此外,牛顿第一定律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等等,都是通过前后比较而得出的。很明显,没有比较,很多规律将无法发现,更别谈理解这些规律。
  
  三、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寻找差异
  
  通过比较的方式,对两个不同或相近事物的产生方式、性质和作用等逐一对比、找出差异。可以消除学生对概念、规律理解的模糊,促进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教给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初中科学中,有许多问题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比较加以区别,加深理解。如:“上浮”、“悬浮”、“漂浮”的区别;“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等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