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考

2019-11-25 08:33:22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教学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若达到这种境界,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昨天跟几位物理教师同在听《杠杆》一课,大家感觉比较闷,听课时很着急,说不出的感觉。

  简要过程:

  杠杆引入:提出任务——羊角锤其钉子,学生演示给大家看。

  杠杆定义:观察两幅图片有何共同点(两幅图片怎么能发现呢?学生只能观察到绕一个点转动,其他两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只好由教师提出了)

  杠杆上的几名词:动画课件显示

  动力臂的画法:课件展示,学生练习

  杠杆平衡条件探究引入:人和大象翘翘板,为何大象不能被翘起?怎样翘起?如何让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条件探究:猜想介绍器材、介绍平衡,提出思考“怎样测力臂”看书上的图,“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动力的大小(此处提问到了四位学生才解决)。然后学生实验,在实验中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醒学生注意如”不需要控制左右力大小相等,且学生不知道该怎样挂弹簧测力计,绝大多数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向下拉。实验数据是三组学生逐一填写的,组成两组数据。最后提问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看书的,怎么能分析出来呢)

  杠杆种类:观察两幅图片提问“这两种杠杆力臂有何区别呢?”学生回答又偏了,只好教师给出。

  课堂练习。

  听课教师对课堂的感觉:

  1、学生不知道做什么?

  2、学生不知道回答什么?

  3、没想让学生主动去做

  4、正常的探究思路浮在表面不一定是学生的思路。

  思考讨论: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提出一串问题“为什么学杠杆?为什么在这节要讲力臂?为什么要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师发懵,随后就会反应:教材的内容没得选自就得讲。那么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吗?

  讨论结果是我们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整个思路是我们知道的,而对学生来说完全是未知的,教师很清楚路线,学生只能跟着走,快到跟不上哪有时间思考?当然不知道怎么做,怎么答。这好比旅游一样,想象我们跟团走时,我们的感觉和想法是怎样的呢?怎么才能在跟团走的情况下心情舒畅?

  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我为什么要学这些内容,设计好一次课堂上的“旅游”,让所有的学生感觉深入其中,在“旅游”中获益。

  来源:好教师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