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点滴体会

2019-11-24 15:26:58

1 2 下一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通过数学课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整合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使数学教学融入现代的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艺术,使数学教学真正实现改革。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整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课程标准下改革与探索的重点。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及现代的教育理念与观点,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前的课堂教学,我都是通过口头表述来组织教学,难以展现真实的生活情境,更别说激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信息技术就能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观察、探究,从而有所发现,教学效果也随之提高。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教材要求统计某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辆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如果只通过我的表述是难以描绘这一场景、营造学习氛围的,于是,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见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路口,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高涨,充分体现了实践收集数据的真实感,从而轻松地投入到了学习中。看到学生兴奋的样子,我也为信息技术优化了我的课堂教学而深深感动着。

  二、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进行发现学习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但又是动态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将静止的知识动态化,可以使知识、学生的思考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

  譬如使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并乐意学数学,使学生获得对于这些现象的体验并对知识进行组织,如椭圆、抛物线概念等等。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

  借助几何画板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如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教师可以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会飞的蝴蝶,这只蝴蝶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让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会始终兴趣盎然地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很自然地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