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构理想的语文课堂

2019-11-15 18:13:52

大概是众口难调,这一段时间听了许多语文课,总感觉理想的课堂似乎离我们还比较远。虽然我不能用语言描绘出理想的语文课堂的样子,但可以构想,其是建立在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思考和把握上。那么,如何建构理想的语文课堂呢?
明晰教学目标 在有些课堂,我不知道教师在干什么,到底让孩子们学会什么。课堂上充斥着喧闹纷杂。教学目标不明确几乎成为青年教师语文课的通病,宝贵的教学时间就在师生的一问一答和喧闹嬉笑中流失了。当然,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好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也就是价值取向问题。我认为,语文课堂的价值取向应建立在对教材和课程总体目标的准确把握上。努力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师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那么,教师如何正确在课堂教学中体现“首席”作用呢?一方面,教师应该对教材有多元理解,以便适时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对教学目标有深刻的把握。我们知道,衡量一节语文课,还是看课堂教学的含金量:学生的思维水平发展、情感和人生境界的提升、语文素养的积淀,等等。因此,我们不能以任何借口来为课堂的低效寻找理由。此外,教师还应有效调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有方向的性质,是一个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达成的目标,因此要从大处着眼,不能拘泥于细节。
理性预设教学过程 如果随意截取课堂教学的一个片段,并用教育学加以分析,会发现在许多课上,教师的教学行为随意性很大,具体体现在引导认知时程序混乱,对话交流时不能深化,激发情感时不能升华,等等。
对此,我的建议是用理性思维引领课堂教学的发展。阅读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认知、对话和想象的过程,终极目标是学生获得对文本的理解、从中得到道德的启迪、知识的获得、情感的升华,思维的发展等,这中间必须用科学的眼光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片段。而做到这一点,一要在课文整体操作上,把握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二是在片段操作上,必须把握好语言和思想的关系。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思想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所以在占据课堂教学绝大数时间的片段操作上,应该充分重视语言和思想的逻辑关系。三是在道德认知上,必须把握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孩子的思想纯真无瑕,且包含了非常可贵的原创性,保护还是扼杀,有时显得无奈。但不管怎样,应给孩子的发展留有自由的空间。
准确把握生成内容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学预案要经常根据课堂变化作调整。但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上,教条化仍然占据着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不能根据学情的变化进行灵活的调控,对生成性的内容熟视无睹。因此,在课堂上我们除了要根据学情的变化灵活调控外,要努力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
如教学《荷花》,原来语文教材中只有一篇文章,我们可以重新设计,分四个部分来进行教学策划:
一是赏荷。引导学生去荷塘边或在网上浏览,欣赏荷塘、莲花、荷叶、莲藕、莲蓬的风姿,也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出现。
二是读荷。阅读描写荷塘、荷花的文字,欣赏和体会荷花的神韵。
三是谈荷。编入几则有思考价值且可以形成不同答案的探究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发表感受和见解。
四是写荷。要求学生在讨论思考的基础上描写荷花,将听、说、读、写结合在一起。
以上设计,教师围绕一个专题对教材重新组合优化,使教科书不再是各自孤立、互不相通的封闭系统,形成了一个集成块,这样的集成块就是在生成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发展了学生的语感,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此外,变“单向传输”为“平等对话”。生成性的语文课堂不能仅停留在思辨层面,要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而言,阅读教学是一种对话,是对传统的阅读教学直线传输的一种突破。直面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对教材的理解,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极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展开一种积极有效的“对话”,即教师尊重学生的多维理解,进行双向对话,师生之间达成较深层次的理解。
综上所述,理想的课堂应根植于现实,并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流程。我想,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理想的课堂一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