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活化浅谈

2019-10-13 11:13:43

教育在呼唤“原生态”,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要回归“原生态”。如何较好的将课本与生活相结合,让课堂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更好的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呢?下面结合本人的一点经历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结合教材,让课堂走进生活。

我们现在用的小语A版的教材,有很多内容贴近生活,教师可以寻找生活中与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就有一个语文实践活动说说“家乡的名胜古迹”,在学习这一实践活动之后马上就是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这一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更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因此教学这一活动时,笔者先收集了本县各处各个时段的美景和名胜古迹的图片,并且针对每一张图片做了相关的文字介绍,然后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在学生看的过程中唤起他们针对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景点的已知信息,并要他们尽量结合起来向同学们介绍。在课余还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来到县中心人们常去的休闲锻炼场地南江公园,名胜古迹霏云塔参观。并且在参观的过程中笔者有针对有顺序的指导学生观看,然后在观看中实地指导作文。学生在整个参与过程中都学得兴趣盎然,最后写下的文章也是让人读了如临其境。

二、深入生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多开设语文实践的机会。

在结合教材让学生参与生活的同时,笔者还注重了放开学生的手脚,开设各种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广阔的天地。比如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时髦的广告词,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笔者就效仿一些老师成功的经验,让学生扮演“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字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另外,家庭也是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获得很多知识。在每周的小练笔中笔者给学生设计的主题也是有针对性的百花齐放。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家长是卖水果的,可以让他们写写介绍水果方面或水果市场所见所闻等之类的文章等等。

内外结合让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为语文能力的形成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真正变封闭式的语文课堂为活泼的生活化语文课堂。

三、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课文内容。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生活化教学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把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使新学习内容能很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达到真正的理解。在学游记或写景的文章时笔者会开展“我是小小导游员”的活动。如《骑马上天山》一文,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在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景:现在,我们正处在暑假,来到了天山前,是否去旅游呢?要看导游的本领了。我们请导游为我们介绍,介绍词就是《骑马上天山》的内容,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掌握的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创作发挥。接下来是争当最佳导游员的活动,看谁的游客多,谁就是“最佳导游员”。学生们的兴奋点一下子被点燃了,教学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因人而异,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生活的亮点。

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学时可以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个性都有展示自己特殊才能的机会,可以布置一些个性化的作业。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后,笔者给学生在课堂中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学们,巴金爷爷笔下的鸟的天堂在你的眼中和脑海中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请用你所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有的用画画来描绘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色,有的用歌声来传达这里鸟儿对保护它们的人们的谢意,有的用优美的解说词,宣传语来介绍鸟的天堂……学生们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也正迎合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个性张扬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