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分析

2019-11-15 15:22:33

作者:佚名
  
  【作文题目】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题目自拟,全文字数不少于800字,同时要求不要写成诗歌。
  
  【题目评价】
  
  2013上海高考作文题秉承上海高考“海派”气质,可以说是“上海特色”的完美体现,综观今年的各地高考作文,上海市作文风格一目了然,辨识度高。总体评价是,这是一个紧跟社会发展步伐、有利于学生发挥的好题目。
  
  题目与去年“心灵的微光”一致,都注重对学生结合关键词语与材料整体发挥辩证思维进行审题立意的能力。今年作文材料的语言相对于2012年出自艾默生《论自立》中的“心灵的微光”而言更加直白易懂,视角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更容易写出独具个人特点的价值观。
  
  【审题分析】
  
  在审题方面,“重要的事情”在短短50多字的材料当中出现两次,很显然就是材料的关键词了。从考生口述中能够发现,抓住关键“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进行两方面辩证立意并不困难。
  
  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就是在做着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事情,专注于自己的小天地而忽略了人生的大舞台。这时候可能就需要我们有一种走出自我境界的意识,或者能够听从过来人的意见,去看一看更为重要的事情。从这一点出发进行立意作文是多数同学能够做到的。可以找到的写作点为:认清自我,做更为重要的事情;学会参考外物认清“更重要的事情”。
  
  有些考生在兴奋的状态下可能会忽略材料的一些关键词“重要的事情”之前的限定语“自己认为”、“世界上”和“似乎”。我们可以认为努力做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特长而去付诸实践的行动,是从的人本性需要而出发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坚持地做下去。在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得出专注于自我选择的更重要的事情的写作点。
  
  而“更为重要的事情”由于有了“似乎”一词的限定就值得大家思考了。“似乎”是“更为重要”,那究竟是不是就是重要的呢?材料提出了疑问并没有解释,也就给我们的思维提供了另外的方向,或许并不是“更为重要的”。可以得出:那些看起来“更重要的事情”并不一定是最为重要的;不要为外界所惑,认清自己的需要;要专注自己认为更为重要的事情。
  
  那是谁为我们定义了“更为重要的事情”呢?是我们看到世人都在这样做所以我们才认为重要呢?还是家长老师告诉我们这样做是更重要的呢?这都是值得思考的。如果说是世人或者父母给我们定义的“重要”,并不是结合自身的情况而努力去做的话,那么这种定义就是一种束缚,会限制我们身心的生长,显然不能成为“更为重要的事情”,那我们“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值得而且必须的了。从到底什么是“更重要的事情”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想到“更为重要的事情”不能由别人来定义等写作点。
  
  【写作内容】
  
  从写作内容上来看,本题在作文思维的内涵与外延上容易展开,内容上也更加容易联系到学生自我学习生活的思考,所以应该有话可说。学生既能够深入思考自己所思、所学、所追求的是否是重要的事情,又可以拓展到公共层面分析所见、所闻、所感触的是否是重要的事情。既能够去思考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也可以分析怎么样去处理更为重要的事情。
  
  今年上海高考作文契合了一种“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大胸怀,起到了很好的导向:青年学子除了追求个人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之外,更需要一种对社会有所担当的胸襟;两耳要闻窗外事,不能闭门呆读书。
  
  总之,题目切入点较多,审题立意的难度不大,写作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把握。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本来就是材料作文的魅力所在;让学生有话可说,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逐步丰富自己对生活的感性体验,提高自己对社会的理性认知,实现“我笔写我心”。
  
  【趋势分析】
  
  2010年上海高考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丹麦人)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011年上海高考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上海高考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上海高考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
  
  纵观近四年的命题不难发现,近几年上海高考都是清一色的材料作文,命题材料本身的思辨性一直很明显。因此,考生本身对材料深度分析的能力与行文的思辨性,还是今后作文的重头戏;近年高考作文均为材料作文,但命题形式与内容也在存在一些明显的变化,体现了上海高考“稳中求变”的传统。2010年至2013年作文命题材料呈现由“典籍格言”逐步转向“生活常理”。这一定程度上降低的审题难度,更贴近生活、社会。同时要求考生眼光还是要由“内”而“外”,以自身的考察为入口,以社会的思考为出口,以对身边事实的关照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结论。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在“写作文”,而是要求学生“写生活”!一切高级精神层面的东西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生活的关照思考就是对社会的思考。(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