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分层次多形式考试方法的实施与研究

2019-11-25 14:48:22

  考试作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反身评价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社会演进发展的重要机制。它不仅集中反映人类社会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关系,而且充当社会人才系统育才与用才的中介,与人才培养、人才使用、社会利益分配密不可分。这正是中华民族所创科举考试西传东渐,以至被世界学者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原因。
  基于上因,长期以来,考试,成为了人们争相角逐的目标,追求希望视线的焦点。从而“恶性补习”、“升学至上”、“高分低能”、“智能偏枯”、“文凭贬值”等育人弊端也就随之产生。根据新课程的评价特点,教者着力改变“一张试卷”的陈旧模式,积极探索新型评价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第一、 重点改革考试内容。

1.注重基础,增加学生知识底蕴。
  各种能力的培养均需要书本知识的储备。记忆、掌握书本知识不但是运用技能的关键,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考题中基础题是不可替代的。但是考题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命题要创新。如英语试题中,一些单词、词组的翻译题,以及语法的简单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这点尤其体现在在低年级段的考试中。
2.注重运用,丰富学生实际内涵。
  运用已学课本知识是学习的根本目标,这点无庸质疑。因此,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考试内容更应向学生应用能力方面延深。在考题中,可多设计一些比较灵活的题目。比如,改革传统的中英互译,将句型融入文章中,思维贯穿上下文,着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应变能力。
3.注重感悟,着眼学生素养提高。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于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要求,因此在设计考试题目中,要提高旨在培养学生“情感素质”题目所占比例。如英语作文,可将传统命题作文,改为对情景话题的讨论,不限体裁,不限语法范围,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着重考查学生对于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真正体现考试的实际推动作用。
4.注重差异,凸显学生个性差异。
  健全考试模式,使之趋于合理化,使考试竞争产生的“两极分化”变成“多极发展”。现代教育更提倡张扬个性、面向学生的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可采取不同难度的考题。如:设计一些适当的附加题,既能在保证试卷难度适当的前提下,满足部分学生“以考促学”的目标。

第二、大力改革考试形式。

1. 分层考试与统一考试相结合。
  每个学生都有着差异性,在进行统一尺度的量化考试后,根据学生的不同背景和特点,再出2—3套难度各异的试卷供学生选择。这样,每位学生都拥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2. 实践能力和理论基础考试相结合。
  改变传统单一的笔试考试,根据文理科目的不同,将考试改为“笔试+口试”和“笔试+实验”。如化学,可采取“观察、实验、小发明”等各种等级考核形式,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
3. 被动配合考试和主动参与考试相结合。
  在每个单元教学工作完成之后,让学生根据本单元的重点、难点,分组自行设计一套试卷,并备有正确答案。最后,总结评选出优秀试题。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化“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任。

第三、着实改革考试评价方式。

1. 突出评价发展性。
  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评价改革的核心。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开学初,就让学生制作“考试自我评价表”。每次考完试后填写一次。这样,不仅让学生即时认识自我。发现问题,并且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自信。
2. 体现评价过程性。
  任何评价方法都不可能一促而就,均需要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改变传统的“分数名次”评价方法,增加过程积极性评价。对于学生进行“评语鼓励”,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
  总之,灵活掌握各种考试形式,强调考试的过程性,发挥考试的能动性已是大势所驱,必将在教育改革中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