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四要四忌”

2019-11-04 13:24:46

  “燧石只有在撞击时才能迸放出灿烂的火花;人脑只有在遇到问题时才能产生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和创新意识,对于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做到“四要”与“四忌”。

  1.要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忌盲目

  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问题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疑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并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统筹安排,做到“因材施问”,使课堂提问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引起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切忌提问时的盲目随意,或心血来潮地“满堂问”,或不看情况、不管需要与否盲目设问,或无计划、无针对性地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想怎样问就怎样问,想问谁就问谁。盲目提问会适得其反,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提问效果,反而造成学生思维紊乱,使学生疲于奔命,穷于应付,课堂提问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2 要精心设计,把握难易——忌极端

  课堂提问设计必须科学合理,要根据学生 的 “最近发展区”精心安排。问题要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梯度,否则不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失去提问的价值。既不能让学生觉得轻而易举、唾手可得,也不能让学 生感到高不可攀、深不可测。只有那种高于学生原有心理、智力和能力水平,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后能够达到,即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 激活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创造的源头活水。

  切忌提问时的极端化,那种过简单、过肤 浅,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会降低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反之,如果提问太深、太难、太繁、太偏,高深莫测,会使学生望而止步,不敢问 津。恰当地提问应是“若隐若现,可望可及”,要由易到难、由简而繁、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3 要正视差异,而向全体——忌片面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出不同程度的问题,既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的同学甚至后进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以点带面,共同提高。尤其是要把注意力向后进 生“倾斜”,多鼓励、关心、爱护后进学生,给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对于他们发言中提出的见解,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和“闪光点”都要及时肯定和表扬,以使 他们从中找回自信,尝试成功的喜悦,进而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同时应对中等生和优等生提出相应程度的问题,让其“吃得饱”和“吃得好”,使课堂教学“百花 齐放”。

  切忌提问片面化,或提问只限于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把中等生或后进学生晾在一边,不闻不问,使其成为优秀学生的“陪客”和“伴读”,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同时由于经常不提问中等生和后进生, 使他们丧失了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思考的意识,在平静的港湾中“安全休息”,不思进取,导致“贫富分化加剧”。或片面地钟情于后进学生,课堂提问频频向 后进学生出击,使其应接不暇,由于基础较差,经常出现“卡壳”现象,从而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后进生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

  4 要把握时机,恰到好处——忌随意

  课堂提问不是越多越好,不能感情用事, 而要抓住机遇、掌握火候、恰到好处。要根据教学规律,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尤其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与新的求知需求发生碰撞,产生求知欲望时,提问的效果最 佳。为此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制造这种冲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求知状态。“一石激起千层浪”,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如同在平静之中掀起波澜,造成课堂教学的跌宕起伏,打破学生思维的受抑制状态,使学生兴趣盎然,精力充沛,继而产生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 果。

  来源:高垚骏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