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案助学教学法研究

2019-11-07 22:44:16

  莫君敏

  摘自:《毕业论文网》

  摘要: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学案助学”教学法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对“学案助学”教学法的研究。探寻出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的优势。结果表明是一种更有利于初中学生发展的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

  关键词:教学方法;初中数学;学案助学

  “学寨助学”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是“助生自助”。它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绝对不能包办代替。使用“学案助学”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写教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编写“学案”。教师只有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才能编写出高质量的、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要求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以洞察学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1学案助学教学法

  学案助学是课前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进行自学,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的自助内容;上课时,师生共同使用学案,学生可先根据自学部分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解决。但仍然以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为主。教师视情况进行相应的补助。课后,学生用学案进行练习,进行续助。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习服务、为学习者服务。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的新型高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学案助学教学法一些理念最主要的来源是“学案导学”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育方法。

  “学案助学”与“学案导学”一字之差,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教师在两种教学法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假如把学生的学习比做爬山的话,那么在“学案导学”教学法中老师是披荆斩棘走在最前面的,学生只需要在后面跟随老师。具体走哪条路无需学生动脑筋去选择,老师已经为大家选好了最直接的爬山路径,在爬山的过程中也不会碰到太大的障碍。而“学案助学”教学法中,教师给了学生一根拐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才智和体力爬山,在学生爬山过程中遇有困难时。首先同伴互助解决,在学生确实无力爬升或身处疑路之时。教师再提供必要的帮助。事实上。学生的“爬山”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越是多放手、多引导学生自己爬山,学生爬山的能力越强,学生的“自助度”也越大。反之,教师如果总没有信心,没有策略引导学生自己提高爬山的能力,学生只会越来越懒,越学越被动。这是实实在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做法。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交流、练习。本文认为这是课堂教学的本义,课堂是学生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讲堂”。

  2教学实施

  (1)依案导学,据案自学

  根据学生自学能力的个别差异不同,“学案”应在课前适当时间内发给学生,让其提前展开自学。新课开始,教师一般先用1~2分钟时间。运用导语、演示试验或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适当情景,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让学生自学。依据“学案”内容,逐条看书,解决问题。并确定个体疑点;约占课堂时间的1/2。学生依据学案进行自学,原有知识结构根据新知识的不同类别分别进行同化或顺应。形成初步的知识结构。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疑问、不明确或不理解的地方,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从不同方面考虑问题。学案可以根据具体内容适时下发给学生,比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一课需课前10分钟发下去,让学生完成知识准备(当然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知识准备的时间也不一样),复习乘方意义、幂的定义及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比如分数、负数的n次幂如何表示、(-xn)与-xn有何区别等,为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首先,教师可以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知识准备。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准备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接下来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问题: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所需的时间大约是5×102s。光的速度约是3×108m/s。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下面的自主探究提供良好的开端。再接下来学生进入自主探究阶段。根据学案预习教材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即如何来求这个距离(5×102)×(3×108),实际就是求102×108,学生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求,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会想到用乘方的意义来求,进而继续下面的一些尝试,从尝试中会发现一些规律。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不仅获得新知,还进一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整个过程中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尝试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2)组织讨论。尝试解疑

  对学生在据案自学过程中出现的个别疑点。及时组织学生前、后、左、右四名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讨论中要求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做的分析、对问题的看法,供其他同学讨论、批评、切磋、补充。讨论中。教师要容忍一时的无秩序的“混乱”,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但时间不宜过长,绝不浪费时间。“同底数幂的乘法”要求学生自己去尝试解疑,给予学生充分自主思考的时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这时可以引导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如在进行102×104时有的学生会这样解:(10×10)×(10×10×10×10)=106,鼓励小组之间的同学交流讨论各自的想法,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取长补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多层次辨析,消除疑点。引导学生讨论时,同时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环境和氛围,要求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各抒己见,这时教师要在同学之间巡视。要能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亮点和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