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三个字”落实“八个一”

2019-06-21 20:12:25

搞好“过程探索式”教学,关键在于要根据生物教学的基本特征,遵循生物教学的基本规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寻幽探秘的“乐园”。而教师只要为这一切做好充分的组织和准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做一个优秀的“导游”就行了。

我的具体做法是:着眼“三个字”,落实“八个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1着眼三个字,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1.1足,即课前的准备工作要做“足”一方面,课堂上需要哪些教具、哪些标本,尤其是实物标本,必须备足。比如,讲花的形态、结构、花序等,最好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准备好新鲜的实物标本,若季节不适宜,可到蔬菜大棚中采集。另一方面,对课堂教学的估计要足,哪些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哪些知识学生容易出问题,如何进行矫正补救,都要心中有数。

1.2活,即课堂教学方法要“活”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状况,或让学生观察,或让学生解剖,或让学生质疑,或让学生讨论,或指名板演,或小组探究,或集中点拨,或个别指导……方法应灵活多样,师生当配合默契。总之,应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应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1.3牢,即课堂知识的巩固训练要“牢”应运用多种方式,如师生问答、生生问答、投影测试、卷面测试等,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使学生学会、学好所学知识。

2落实“八个一”,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当一名优秀的“导游”

2.1让学生“看一看”生物的形态是直观性很强的知识,必须让学生亲眼“看一看”标本的形状、大小、颜色、生存环境等,学生才能有真实、具体的印象。因此,不论是学生熟悉的生物,还是学生陌生的生物,都应让学生亲眼“看一看”。若有实物标本,最好让学生看实物标本。若没有,那么,至少让学生看一看模型、挂图、投影片、教学碟片等。如我在讲“苔藓植物”时,课前带领学生到教室后等阴暗潮湿的地方观察葫芦藓,指导学生观察葫芦藓的生活环境、植株形状、叶子的形状和颜色、茎的特点、假根的特点、孢蒴、蒴柄的特点等,学生印象极深。

2.2让学生“摸一摸”有时候,单凭“看一看”,还不能完全弄清生物的形态特点,比如质感较强而学生又不熟悉的东西,必须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学生才能弄清这东西是光滑还是粗糙,是柔软还是坚硬,是粘滑还是干涩,等等。比如,学习蚯蚓、鲫鱼、青蛙、蜥蜴等动物时,都应让学生摸一摸它们的体表,了解它们的特点。

2.3让学生“解一解”“组一组”学习生物的结构知识,单凭看挂图、看图片,学生只能得到抽象的、肤浅的知识。如果让学生亲手解剖一下,效果就大不相同了。如讲“桃花的结构”,可让学生将一朵桃花肢解开来,并用小刀剖开子房看一看里面的胚珠,然后再组装起来。又如讲“肾脏的结构”,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猪的肾脏纵切开,露出里面的皮质、髓质和肾盂,再跟课本上的插图对照。学生对肾脏的结构不仅一目了然,而且真实感强了,这样就学到了真正的知识。

2.4让学生“想一想”“问一问”“议一议”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问题。这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动脑“想一想”,多提出几个“为什么”,并努力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比如,学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就要引导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鱼类只能生活在水里,两栖类则能水陆两栖?为什么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却能适应陆上生活?为什么鱼的心室中完全是静脉血,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心室中是混合血,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心室中却能把动脉和静脉血完全分开,等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再让他们“问一问”“议一议”,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功能,集思广益,力求突破。对于一些共性的疑难问题,教师还可以讨论,在更大范围内集中突破。

2.5让教师“讲一讲”对于那些通过集体讨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必须“讲一讲”了。这时候,教师应做到“知己知彼”,对症下药,弄清学生存疑的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释疑方法和措施,使学生拨开云雾,荡去尘埃,彻底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比如,在学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内容时,学生做了很多努力,也不理解“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收集到肾盂的?”我当时分析,学生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这部分知识太抽象,也不易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设计了一套复合抽拉式投影片,将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等分开,将原尿、终尿的形成并由肾小管、收集管排出的动态情景显现出来。我还打了一个比方,把肾小球比喻成一个筛子,把血细胞、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比喻成颗粒大的种子,把葡萄糖、水分、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比喻成颗粒小的种子。这样,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大分子物质随血液由出球小动脉流出,而一部分小分子物质则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学生一听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