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强》教材变化及教学建议

2019-10-22 17:26:39

  1、大气压引入的编写思路是相同的,处理方法有差异。

  都是从液体压强引入的“由于液体有流动性,液体内部超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空气也有流动性,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有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处理方式都是举出几个实例或者做几个实验来证实或否定大气压的存在。

  旧教材:重在思考和分析“我们思考以下现象产生的原因” 如上图

  新教材:重在做实验引起思考,“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实验” 如下图

  教材的呈现形式有变化,新教材一个例子对应一个图示,比较清楚。

  建议:采用新教材的方式,——做实验。把吸盘戳个孔,把塑料管戳个孔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学生亲眼看见吸盘掉下来,纸片托不住水,会增加认识,为分析提供有力的证据。

  吸饮料的实验,人教资源光盘上有个动画,可以播放,让学生观察,也可以仿照做实验。很有趣的。

  2、删去了粗略测量大气压的方法,突出了托里拆利实验,突出重点。

  旧教材中的“想想做做”测量大气压的原理是压强公式,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用的是液体压强,两者都有价值,但是出现在教材上,教师习惯的处理方式就是——做,这样难以突出重点,时间紧张。

  删掉后,就可以将托里拆利实验做透。

  建议:托里拆利实验用播放录像的方法演示,用动画课件分析。

  3、增加了大气压变化和沸点于压强关系的具体事例

  奥运火炬在海拔高的地区点火传递的高科功能攻关活动、青藏高原边防哨所煮面条的用高压锅的情景。既能联系知识,又能进行情感教育。

  建议:教授知识点——在海拔3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液体的沸点随着气压变化而变化,液面上的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增加情感教育,科学攻关,高原边防哨所战士的艰苦生活。

  4、课后习题增加了分析论证的习题设计

  来源:想想再说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