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的中学德育研究

2019-07-25 19:33:44

1 2 3 下一页   一、网络时代下中学德育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
  
  1. 网络时代的概念
  
  类似于“石器时代”,“网络时代”只不过是现在我们所居住环境的一个代名词。但“网络流行的时代就是网络时代”——这种讲法显然过于片面和绝对。也有人说,“网络时代”的标志就是“人类进入无障碍、超时空信息交流的时代”,这又未免太过于抽象。查阅了大量有关“网络时代”的界定,发现对于这个新词的完整含义目前尚无定论。
  
  “网络文化”、“网络商业”、“网络传媒”、“网络教育”等等,都是网络时代的现实产物。其实我们若把这些“不同花色的婴孩”捆绑在一起,或许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个时代所赋予我们的现实意义。
  
  当然这是一种狭义的假设。那么何谓网络时代呢?我们这样注解:网络时代,是一个泛泛的、笼统的、十分不确切的概念。它可以有很多名称,诸如数字化生存、电子媒介时代、网络空间和虚拟现实等等。但它总是以数字化为其基本特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国际互联网、虚拟技术等高科技的基础之上的。这个以数字化为其基本特征而出现的时代,不再是以“比特”的方式存在,即数字化生存方式,把全世界的电脑通过国际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超越现实的虚拟世界。
  
  我国自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至今只有10年多的时间,还处在一个少年期。但中国的互联网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曾说:“进入网络时代是一个过程,它的开始点用什么来标志,没有公认的定义。我们在描述一个时代的时候,常常有各种简略的说法,比如‘原子能时代’、‘计算机时代’等。遗憾的是,以前中国进入每一个时代,都迟到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这次进入网络时代没有迟到,几乎和美国、欧洲同步。这一点已经被事实证明:我们的网络用户每年以20%到400%的速度增长。”
  
  ⒉ 中学德育的概念
  
  《中学德育大纲》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中学德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和中学生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中学生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中学生的思想、、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在整个教育组成部分中,中学德育之所以能与智育、体育、美育并列,取得长期独立存在的资格和地位,就是由于它的特殊本质属性及其功能是其它各育所不能代替的。只有正确理解了它的本质属性,才能在我们教育工作中深刻领会同志关于“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的重要思想,把中学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网络德育的概念
  
  网络德育是网络的"环保工程",是围绕现代德育目标和内容,以网络为媒介开展德育管理和一系列德育活动的过程,是德育现代化的一种形式。
  
  我这里谈的网络,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一个覆盖全球的枢纽中心,通过它,可以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它对中学生德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产生了各个方面的影响。与传统德育相比,网络德育一般利用校园网或者因特网进行,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开放性:网络是开放的,开放的网络必将改变德育工作的时空。受教育的人数、时间、地点不再受限制。因此,网络德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
  
  (2)交互性:网络的交互,分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实时交互又分两种,一种是人与人交互,另一种是人机交互。前者是指受教育者可以在"网上论坛"或"在线指导"上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大家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双向交流;后者是指德育管理者或教育者针对某一专题预先设计好问题与答案,当受教育者访问该专题时,由机器提问或解答,实现人机对话。非实时交互是指人们通过E-mail、电子公告板、留言板等来相互传递信息。
  
  (3)趣味性: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及影视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给我们的网上课堂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网络德育也使学生变得轻松起来,这里看不到老师严厉的面孔,听不到老师唾沫横飞的说教。学生可通过德育课件(CAI)来感受德育内容,甚至可以通过游戏来体验。
  
  (4)预见性:网络德育的预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设计模拟现实的德育仿真实验,二是由德育管理者和教育者针对某一主题设计虚拟社区,让受教育者进入社区活动,根据活动者不同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导出最终结果,受教育者可以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这些都是现行德育无法做到的。例如,"毒品的危害"、"性犯罪的后果"、"不要"等主题,能让学生去实验吗?
  
  (5)能动性:学生对世界的每一点独特体认都会通过网络这个全新的时空体显现出来,再通过网络这个媒介来传播出去。学生会及时收集反馈回的信息,改正自己思想中的错误因素,提升个体的道德素养。在网络上开展德育工作,受教育者是绝对自由的,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内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强迫他们去受什么样的教育。这样更容易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主动性,更容易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引导受教育者自我教育,因而也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
  
  (6)隐匿性:虚拟网络社会可为用户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在这个虚拟社会中,网络用户可以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摆脱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困扰,随心所欲地成为"大侠"、"剑客"或是"流氓"、"泼妇"。其身份、行为等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隐匿和篡改,而且大多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个完全理想的自我。由于这种隐匿性,网民甚至无需顾及"脸面"和"风险",受教育者更容易说出自己真正的思想观点。这是现行德育无法比拟的。同时也因为这种隐匿性,许多人的"流氓意识",违法、失范行为在网上充分地表现出来。
  
  二、网络时代中学德育的现状和积极影响
  
  随着全球范围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已呼啸而至。它具有以往时代无可比拟的特征,网络技术正悄然改变着整个社会自上而下的生活方式,计算机及网络将会成为我们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必要工具,作为新兴事物,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反过来,青少年对网络的影响也是最大,尤其对网络的未来发展更是如此。有人甚至称网络是年轻人的世界,他们占了上网人数的绝大部分。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2001年4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长沙等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的调查结果,青少年在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高中生上网者占高中生的56%,初中生上网者占初中生的36%。在用户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高中生。
  
  从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化,在不远的将来,年轻一代将在网络的陪伴下成长,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交流等诸多方面越来越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的超时空性为青少年扩大了交往面,它可以即时传送文字、声音、图像,为青少年人际交往提供多媒体化、互动性的立体途径。网上收发电子邮件方便、快捷,OICQ新奇、及时,聊天室轻松愉快,BBS的讨论自由、广泛,青少年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还有许多网站专门提供各种类型的交友服务,青少年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工作的需要、学习的需要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网上交友相对安全、轻松,许多青少年乐此不疲。网上交友是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以上提示我们抓住了青少年,就抓住了网络的未来。
  
  如今网络德育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传统德育进行优势的互补。尤其突出爱国主义和理论教育,使青少年在思想上做好准备,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通过介绍和推荐适合青少年增强自律意识,不浏览不健康信息、不使用不文明语言聊天,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蚀。虽然与网络学科教育相比网络德育相对滞后,但是,网络德育作为现代化德育途径正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未来网络德育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而它的育人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网络德育受众多,教育面广,形式多样,广大青少年乐于接受。因此,网络德育是德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对现行德育模式的挑战,是德育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显然,网络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为中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新的课堂。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互联网上虚拟学校也将越来越多。目前,虚拟学校在发达国家大、中学校中已成为一种日趋流行的教育模式。我国在这方面也不甘落后。拒统计,到2000年7月为止,我国已有近1000家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域名注册,其中不少建立了完整的学校站点。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的招生、考试等信息,而且还可以直接学习课程。有的学校开始通过互联网提问和提交作业,老师在网上解答学生的疑难,成了学生和老师直接交流的又一个场所。
  
  (2)网络为中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而且更新非常之快,为中学生查询信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时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希望知道外面的各种信息。因此,获取信息是中学生上网的一个重要目的。当前中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中学生这么多的兴趣点。现在,许多中学生可以不看报纸电视,但是不能不上网。网络已成为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3)网络为增强中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互助友爱精神提供了新的机会。它给中学生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观点提供了场合,无形之中也增强了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网络也具有互助友爱的传统,尤其在一些网络社区更是如此。在这样的氛围中,无疑有助于中学生加强自我修养、增强互助友爱精神。
  
  (4)网络为中学生加强人际交流和沟通拓展了新的空间。由于中学生活动范围的局限性,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机会比较窄,但他们了解他人、与人交流的愿望非常强烈。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交流的第二空间,网络的互动性和参与性能恰当的满足这些愿望。在互联网上,中学生可以通过网上即时通讯工具如OICQ、聊天室、游戏室和BBS等方式广交朋友。
  
  (5)网络为中学生提高各种技能提供了新的平台。众所周知,计算机技能是中学生所要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中学生的潜能去适应它、开发它和发掘它。它不仅增强了中学生获取信息等技术能力,而且增强了中学生人际交流和社会参与的能力。不仅增强了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1 2 3 下一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