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赛与数学家没有必然联系

2019-11-24 15:23:36

  
  近日举行的一个报告会上,一名四年级小学生问我:从小参加奥数班学习,能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能力吗?我认为可能会适得其反。

  奥数的定位,本来是针对一部分对数学有兴趣、有才能的高中生。后来,那些参加奥数得奖的同学,纷纷被大学破格录取了。这样,奥数的功利性就渐渐显现。据说,现在一些城市中小学也开始把有没有上过奥数班当成了入学的参考标准,对数学没有多少兴趣的同学也参加。这种做法不太好。

  数学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学好数学,可以提高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要严格地推导,可以增强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学数学还可以提高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国内外有很多尖端人才,在各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的数学功底非常扎实。因此,数学既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也应该是大学里绝大多数科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和基础的课程。

  但是,过分强调技巧训练,往往不仅不会使数学能力、数学修养提高,反而会导致有些同学负担太重,从而产生厌倦情绪。我国虽然有很多国际奥赛金牌得主,但他们都是经过强化训练才获得的好成绩,并不能真正说明问题,也没有什么好骄傲的。这种突击训练,对将来成为数学家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甚至有可能扼杀数学天才。这就好比是跑马拉松,在前几百米冲在最前面的,往往不能将优势保持到最后。

  数学是一种创新型思维,它拒绝模仿,而是引导人善于从根本原理上来进行思考,如果只是通过突击训练或者题海战术,最后往往走向模式化,创新乏力。(杨乐中国科学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