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学生人文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

2019-12-01 16:52:42

1 2 下一页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将物理课堂教育教学与培养学学生人文素养相结合。

  关键词:人文素养 新课程标准 物理教学

  引言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离开了人和人的发展,一切美妙的教育计划都无异于海市蜃楼。”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性、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人为地将教书与育人剥离。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明确规定了课程的三维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人文素养内涵和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并列,作为新课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目标之一,体现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作为物理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本文结合自己任教实践经验,就此作些探讨。

  ──什么是人文素养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一个是‘人’,一个是‘文’。所谓‘人’,就是要关心人,第一是关心人现实的生存状态,第二是关心人未来的发展空间,核心是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所谓‘文’(文化和文明),就是要关心‘文’,第一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延续,第二是关心人类的文化和文明怎么发展,也就是重视与发展人的文化。由此我想,人文素养就是关心人的心性完善和成长,体现着以其发展为需要的情感与价值观等。我们的教育要体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要通过向学生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阅历经验与智慧精神即人文知识,唤醒和引导潜藏在学生身上的人文需要,进而培养他们对于自己、他人及环境的人文理解与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并最终促使他们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树立起高尚的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当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学科之间的分化加剧,但同时又以高度综合化,这对人们的学习能力与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个体的全面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需要多元化发展,不仅仅拥有物质财富就行了,更需要的是具备高尚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追求的是求善求美,是人心灵的呼唤、求人之为人的价值取向。但是对学校而言,由于陈旧的传统观念、评价方式的单一、教师人文素养不高等因素影响,在日常的课堂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步履艰难。

  一方面、考试的功利主义阻碍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目前,在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市场经济中,以经济的眼光为标准,强调了学习的升学功利价值取向,而忽视了人文素养这一内在的价值取向,从学校的角度看,受社会现实功利性驱动,更多地看到或强调考试的应试价值,甚至以分数作为唯一评价目标。学生整日忙于各种练习考试,淹没在题海之中沦为了“解题机器”、“考试机器”,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对社会的关心和对科学家所应有的崇敬,缺少精神和信仰,没有激情和乐趣等等。这些来自社会的功利性评价,让学校的人文素养教育举步为艰。另一方面、当代教师本身缺乏人文素养阻碍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目前不少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中缺乏人文化的手段、教学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注意到“教书”,却没有看到教育最根本的价值在于“育人”。教师本身缺乏人文素养,这才是人文教育最难突破的瓶颈!

  ──新课标的推行,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依据与平台

  新《物理课程标准》把体现科学的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这是对现代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物理学的本质在物理课程中的反映。新教材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特别注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让学生无时不在感受物理学的趣味性(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身边的问题)、实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物理学的内在价值(利用科学方法动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进行与他人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实现物理的人文价值,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以物理教师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精神的形成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非常重要的人,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实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只有具备高尚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尚人文素养的学生。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变化显著的时期,一个注意方式方法于细微之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将为学生的一生播下幸福的种子,受益无穷。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没有环境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要善于捕捉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与切入点。通过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发展了学生正确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并产生热烈的感情,形成了对美和善的辨别力和追求热情,发展了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使自己的心智得到和谐的发展,激发了内心的潜能,正如斯坦福大学校长有着极美好的阐述:“人文科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赋予社会,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义。

  2.从物理学发展史着手渗透人文素养

  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科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学家奋斗史,通过经历和科学家一样的大致探究过程,了解科学事业的艰辛以及科学家执著的求索精神,同时也将激励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理解居里夫人的祖国情怀;体会到科学家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熟悉定量、定性、美学等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在科学研究中兴趣,意志品质是非常重要的……所有这些对受教育者潜质的开发,诱导,形成自己的“榜样”都是非常重要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在回忆录中写道,当他的父亲──清华大学数学系杨武之教授发现了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兴趣和天分时,却没有在这方面激励他,而是请了历史系的优秀学生为他讲授《孟子》,杨振宁说他后来在物理上取得的成绩与他父亲的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科学家和科学史对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平时教学中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读一读”,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我国的墨翟和他的学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实验,并记录在《墨经》一书中,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光的直线传播的记载;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等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