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假大空”式作文命题

2019-10-22 21:58:29

——致2012届考生

赵秋羽

2011年高考的硝烟业已散尽,成绩已经揭晓,长春市语文最高分为147分。2011年留给我们反思的东西其实不少。尤其是即将面临下一年度高考的2012届考生,能从2011年高考中获得点什么启示呢?这对我们取胜2012年高考,显得尤为重要。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作文的成败决定语文的成败,而语文的成败则事关全局,因此,写好作文是取胜2012年高考的第一步。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这要看考生的运气了。虽然鲁迅曾说“运交华盖欲何求”,但我以为未必尽然。只要掌握了作文要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即使遇到“假大空”式的作文命题,也能写出“真善美”的文章。

请看,2011年新课标高考卷作文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一眼看此题时,觉得题出得太大了。其实,这绝非偶然。回顾建国60年间的50年高考,此类命题多次出现。

如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77:《难忘的1976年十月》(吉林省)、198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等等。遇到这类题目怎么办?以2011年新课标高考卷作文题“大国崛起”为例,如果顺着考题的思路写,无非要写“大国崛起”历史背景,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从建立到改革开放,一路论下去;或者写“大国崛起”历史进程,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的民富国强,最后写到非凡成就令世界瞩目,以此来抒发民族自豪感。

试看一位名师的“下水文”:

东方巨龙的风采

六十年前的今天,有一位伟人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成立。这一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标志着我们伟大祖国从此告别落后屈辱走向繁荣富强,标志着中国终于崛起于世界的东方,重显东方巨龙的风采。

追溯历史,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鸦片战争的近百年间,中华民族走过了历史长河中最为屈辱的一段。抵御外侮、变法图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面对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的悲惨境遇,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上下求索,进行了反压迫、反奴役、反侵略的英勇斗争,书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悲壮一页。

新中国成立,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探寻出一条生机勃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六十年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向世界展示了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从一穷二白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茅,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从“站起来了”到“举足轻重”。中国的国力从来不曾如此强大,百姓的生活从来不曾如此富足,亿万人民的精神面貌从来不曾如此昂扬奋发。

雄厚的国力,开放的心态,成熟的大国。历史往来穿梭,中国倔强成长。

崛起的中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我国2010年的GDP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而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大奇迹。人们努力多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得到了有效回报。

崛起的中国,使世界的目光在改变。2008年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获得了世界的一致好评。再看近几年我国在国际上所引起的巨大关注,乃至“”在国际上被报道的高频率,世界对中国的重视程度正在日益增强。有关中国崛起的呼声越来越高,“中美国”“G2”“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这样的词层出不穷。可以想见,这个地球上五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古国,将以一颗成熟的心,一个以开放自信、包容的大国风范,不再畏惧、躲避、仇视来自世界的不同目光,而是占据和谐的中流,用千年文明积淀,成就了人类共同的和平与进步。

崛起的中国,经历了雨雪洪灾的洗礼,经受了地震创伤的考验,经受了西南特大的旱灾,经历了恐怖的挑衅,经历了内内外外的质疑,巍然不屈,奋然前行,“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崛起的中国,不再放弃任何福泽民生的机会。国家更加注重加大在强社保、降房价、重教育等公共领域的投入,可以预见,随着更多民生政策化为扎实行动,老百姓的腰包会更鼓、花钱的底气将更足。生活将更加多姿多彩。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崛起只因那三十年前的改革开放,只因那适合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道路。然而,随着中国的崛起,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富裕,新的矛盾暴露在我们面前,如生态失衡问题、水资源匮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道德和信仰危机问题等等,不一而足。我们面临的考验复杂而严峻。居安思危,永不懈怠,艰苦奋斗,埋头苦干,我们才能承续无数先辈英烈们所开创的伟大基业。 ——选自中华语文网

本文气势恢弘,纵横捭阖,高屋建瓴,读之令人震撼,我辈难望项背。学生思路大多如此,而质量却望尘莫及。

如此写来,虽然切题,但是这些内容学生没有亲身感受,只能从教科书上、从广播电视上、从报纸社论上、从领导讲话里照搬照抄。所以,这些“大”的命题,人们多以“空”言相对,报纸社论上的空话,不是出自学生本心,而是鹦鹉学舌,因此,对学生来说,都是“假”话。千万考生,不免千人一面,千文一面,很难脱颖而出。

那么,如何应对“假大空”式作文命题呢?简言之,就是“真言换假语,实事代空谈,小事见大义”。

“真言换假语”,就是用学生自己的话来代替学来的别人说的话。例如写“民生改善”,某生写她的爸爸早年骑辆破自行车送她去幼儿园,怎样的风里来雨里去;后来她爸爸买了一辆轿车,写她爸爸如何如何激动,围着车一圈一圈的看;最近,她爸爸换了一辆更高级的轿车,然而她爸爸非常平静,甚至无动于衷。文章最后扣到主题——我家车的变化,就是“民生改善”的最生动的写照。

“实事代空谈”,就是用学生耳闻目睹的事例,代替社论里面的空泛的议论。与其写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不如写奥运在北京召开,神舟在宇宙遨游,鼓舞亿万华夏子孙。与其写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面貌焕然一新,不如写我们身边事物今非昔比。例如下文:

中国在崛起的路上

吉大附中高一·7班 蔺天浴

当中国每一步GDP的脚步在泥泞中开始变得厚重坚强,当中国每一声外交的呐喊在空旷中逐步激昂嘹亮,当中国每一束科技的霞光在黎明中日益明亮且让人类充满希望,当世界的八方正在目睹昔日的崛起成为此刻的泱泱大国的时候,我出了一次国——走在中国崛起的路上。

前段日子学校组织我们部分同学赴新加坡参加莱佛士女子中学举办的“2010青年领袖国际交流会”(ICYL-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Young Leaders 2010) 。父亲本着作为一个文科生应该放眼世界的观点慷慨出资。于是和学校另外九个女生一起,我们就这样风尘仆仆地启程了。我们校骄傲地代表着长春代表着东北代表着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女子领袖们共同促进交流。当主持人宣布“欢迎中国代表团”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看见了那些不同肤色却同样友好的笑脸。当我们昂着头挺起腰板站在会场目光聚焦的时,不知为什么我会在那一刻想起当年参加万隆会议时的总理,曾备受讥讽和冷漠,不禁内心在喧哗中一阵冷静的五味杂陈。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中国的民生改善了,中国的开放程度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城市新进程加快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扩大了,所以,世界各地都在感叹着,我感到格外的自豪,我听见他们说——中国在崛起的路上,越走越好。

在新加坡莱福士女中同学的带领下,我们有幸领略这条亚洲小龙的风采。仰望着一座座直冲天空的楼房,平整的柏油马路,霓虹灯绚烂下的城市,我不禁陷入了对过往的沉思。我想起了家乡那间装载了我儿时所有记忆的老屋。那个时候我还在读幼儿园,父亲还在随母亲天南地北的忙生意。虽然只有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可是却还是充盈着欢声笑语:父亲坐在地板上打着黑白的超级玛丽游戏,我和妈妈坐在床边,津津有味地吃着那时候难得买得起荔枝。春雨过后的小巷总是一路泥泞,时而凸起的岩石装饰着小路的崎岖不平。没有任何电子产品的年代,只剩下玻璃弹珠和纸壳糊的圆形卡片。可是虽然只有这些还是构成了我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而今,当我身在异国他乡,走在这座发达的城市的时候,谁会料想就是当年那个贫民窟似的地方竟然崛起一座和新加坡一样的人间天堂:不再是脏乱狭小的砖瓦房,而是拔地而起新的摩天大楼中宽敞明亮的西式客厅;不再是有点丢人的可怜的黑白电视,而是装载了各种网游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和超大屏幕的液晶电视机;父亲再也不会因为我偷偷骑了他宝贝的凤凰自行车而烦恼,却只是因为常常晚归时没有停车位而无奈。我不禁感叹,才短短这十几年的时间,也可以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生活质量终于让人欣慰了。中国的民生改善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了,老百姓笑着过着日子。我听见他们说——中国在崛起的路上,越走越好。

真的,中国的开放程度提高了,中国的民生改善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了,中国的国际影响扩大了……越来越多佐证说明着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中国在崛起的路上,越走越好。

我从新加坡回来已经半年多的时间了,但是开场那一幕的难以言表的自豪情感仍激励我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

(写于2011-06-12吉大附中晚自习)

本文通过自身亲历之实事,反映了中国崛起给自己带来的自豪感,这远远胜过说教式的空谈。还有许多考生写《爷爷的老照片》《奶奶的工资卡》诸如此类的文章,都是用实事代替了空谈。

“小事见大义”,就是用最小的事反应最大的主题。不能只讲大道理,要用生活小事,引发人们的深刻思考,反映重大主题。例如下文:

大国崛起的思考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高一·六班 王 琦

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却可以欣赏窗外的葱郁的树木,林立的楼宇鳞次栉比,像电影画面般,美轮美奂;耳边是恬淡的乐曲,身畔是飘逸的芬芳,心情如溪流,缓缓流动的是生活的惬意。不要奇怪,这早已是大多数中国人日常的经历,因为民生在改变,大国在崛起。

依稀记得十几年前,宽阔的马路上偶尔有车掠过,冷冷清清,那时的人还不能体会“川流不息”的真意;那时的楼房,房檐不过与树齐平,而如今的摩天大厦,却有些“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感觉;那时的人们穿着是那样的单一,食物是那样的平淡,而现在,大多数人早已体会过“山珍海味,绸缎绫罗”。

是的,民生在改变,大国在崛起。而这一切,不过几十年。

民生的改善标志着中国的崛起,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炫耀和自豪的。但毋庸置疑,在这熠熠的光辉下却有着黯然的瑕斑。

夏日的天空不再似从前那样湛蓝,冬天的瑞雪也渐渐消退了曾经的洁白。“川流不息”中却排放着无色的毒气,“山珍海味”下是以棵棵树木为代价的木筷;“锦帽貂裘”中不知有多少带有皮毛的动物为之殒命。

民生在改善,但少数人的内心却变得越发地肮脏。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人早已是屡见不鲜,有些人甚至为得到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坑害他人。难道我们民生的改善,一定要以部分人的堕落为代价,进而影响整个民众的道德滑坡吗?难道中国的崛起,一定要以生态破坏为资本,无度地挥霍,贻害子孙吗?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思考的问题。这不是“民生的改善”的错,也不是“中国的崛起”的错,那么,这一切又是谁的错呢?这依旧值得我们深深思考。这样的“改善”也算改善,这样的“崛起”也算崛起吗?

曾有“我为中国之崛起而读书”志愿,如今,中国正飞速崛起,但崛起的同时亦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和谐的因素,这些问题,或许并没有预料到,或许现在的正为此头痛不已,因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我们每一个自己!“中国的崛起”不只在国家的经济上,不只在物质上,更在国民的道德上,精神上。

我们可以常步行,多乘公交,或买低油耗的汽车;我们可以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我们可以呼吁人人爱护生命;我们可以心胸开阔,不做金钱的奴隶……是的,如果我们解决了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就可以挺起脊梁,拍着胸膛,更加自豪地对世界说:“中国在崛起,中国人更在崛起!”

到那时候,才是令世界钦佩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

(写于2011-06-13吉大附中晚自习)

空谈是作文之大忌,深思为文章法宝。一味的歌功颂德,人云亦云很难吸引目光,拨开云雾,反思历史,探究真谛,方能令人刮目。上文能从崛起的现象——物质的丰富,反思到崛起的本质——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实属难能可贵。还有《中国崛起了吗?》《祖国啊,你慢些走!》《热时代的冷思考》,这些题目都是能够引人深思的很棒的题目。

总之,如果我们又遇上了“假大空”式的作文命题,只要掌握了“以真代假,以小见大,以实代空”的要领,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写出“真善美”的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