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

2019-12-11 11:29:07

作者:李春华
  
  (《写作》杂志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系中国写作学会会刊、写作学科核心期刊)
  
  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关键要尊重个性差异,合理分类,因材施教。讲个性不能一刀切,不能走极端,把“个性”悬得太高,是走入了误区,讲个性要求真,要务实。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自己引导学生写个性作文方面的思考和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充实学生的大脑仓库
  
  从本质上看,作文就是写作者将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包括情感)用语言文字形式输送出来。中学生的作文之所以缺乏个性,内容干瘪,主要原因就是大脑仓库中“存货”太少。解决的办法就是加强积累:积累生活经验,积累写作材料。“厚积”才能“薄发”。
  
  在这一方面,我们要重视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要求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养成写生活札记、写观察笔记、写日记的习惯。在观察生活时,不管是有计划地系统考察,还是无计划地偶然发现,都作为生活札记的内容随时整理记下。大至一件什么事的概况,小至一个人的特殊长相,或用几段文字,或用几句话,把它写出来。写这样的材料,既可经常练笔,又可帮助记忆,以备写作时采用。这好比演员的练嗓子和画家的画速写。二是让学生扩大阅读面,坚持写读书笔记。阅读永远是写作的基础,是思想意识的源头活水。过去的写作,往往把读和写隔离开来,读管读,写管写。对读什么,怎么读都不甚关心,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写作的基石。一个人的知识面越广,想象力就越丰富,见解也就越深刻,语言表达能力也就越强,写出的文章也自然就高人一筹。因此,我们必须把读书作为我们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出个性作文的关键是作文者“库存”丰厚——挖掘生活,腹有诗书。
  
  二、命题为学生作文个性化架起桥梁
  
  作文题目命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心理。所以题目要让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给学生有倾吐为快之感,这样学生就乐于写,也才能表现出个性。题目还要和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这样学生有东西可写,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鼓励学生写生活札记。中学生的生活中虽然没有惊人的大事,但细细观察,每天都有新东西,要把写作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如读了书,写读后感;看了电影,写观后感;上了课,写课后感;与同学发生争执,写吵后感。总之,每天写日记,每天写一感,日积月累便养成了写作的好习惯,思想认识水平也不知不觉有了提高。开始不规定学生写什么内容,无需约束。为了打开学生思路,可以为学生开设一些札记栏目,如:美丽一瞬、家庭记事、心灵独语、友情传递、读报有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人生感悟等。
  
  命题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我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学校每个学期都要征求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如何评价老师,有的学生认识不是很清楚。于是,我印发了一篇有关评估老师工作的文章《教学评估中的“黑色幽默”》,本文写了教学评估中的两种现象:一是学生对一个教师的评价,往往取决于自己该科成绩的好坏——该科成绩好,则该科老师得分高,反之则低。学生很少反省自己学习是否刻苦、是否得法,而把学得不好的责任推给老师:老师教得不好。二是一部分学生借评估来“报复”与之有“过节”的老师。有的学生因违反校规班纪受到教育,有的因学习习惯极差而受到批评,他们把老师的善意曲解为“与之过不去”而怀怨在心。我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写成文章。我将学生的观点加以整理,发表在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读书圆桌会”专栏上。
  
  较早的时候,我从报纸上读到一篇《高中生猝死网吧》的文章,报道了一名沉迷网络游戏的高三学生在网吧上网玩游戏时因心理过度紧张、激动而猝死的事实。于是我把这篇文章印发给学生,要求他们阅读该文后,围绕“网络”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兴趣很浓,写出了很有见解的文章,我将这些文章加以整理,寄给华东师大《中文自修》,该刊用很大的版面刊发了我的学生的一组文章。
  
  新的作文理念是对传统的反叛,是对独立思想、创造品质的呼唤。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存状态,关注人类的未来与命运,都应该成为写作的题材。一切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焦点话题,都不应该有所顾忌,有所回避。鲁迅、金庸、余秋雨、王朔、张艺谋这些文化符号已经进入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品评视线;韩寒、卫慧、棉棉、痞子蔡这些新新人类、另类形象,对于花季少年而言已不再是第一次亲密接触;爱滋病、克隆技术、沙尘暴、纳米技术、局部战争……早已是课前课后的精神肯德鸡、比萨饼。鼓励学生关注学校,关注家庭,关注社会,并善于从中发现写作素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美好的人物与事物,发现严峻现实中尴尬、丑恶、阴暗的现象,从而进行深入的思考。宽容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评头品足,宽容学生对社会中丑恶事物的偏颇抨击,宽容学生对社会各路名流或许有失公正的臧否。只有这样,学生才感放言,才敢直面人生,也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个性文!
  
  三、尝试创作文学作品显个性
  
  对一些爱好写作的学生,我经常辅导他们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以此培养写作尖子作文的个性特色。
  
  我的一个学生,她的邻居——一位盲人小姑娘不幸夭折,作为好伙伴这位同学非常伤心。我了解到情况后,同她交谈。她叙述了自己同小姑娘生前交往的许多动人情景。我鼓励她把这些“生活”写出来。她认真构思,写出了初稿,我同她一起修改,《永不凋谢的花朵》这篇散文就面世了——发表在《中学语文园地》上。
  
  一个学生向我叙述了一场车祸的情景。我“怂恿”她据此创作一篇小说。她在做了大量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精心构思,运用典型化手段,写出了颇具个性色彩的短篇小说《三个人回忆一件事》,《语文报》很快就登载了出来。
  
  我辅导学生创作的小说、散文如《我的自豪不为我》、《品味江南》、《老板》、《情人节的晚上》、《橙色·粉色·紫色》等陆续见诸全国各种报刊,并有多人次在各种作文大赛中获一、二等奖。
  
  四、教师垂范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
  
  过去的作文教学,都是由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然后由教师打个分数,写几句评语,这样的做法往往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任务观念,不会把写作看着一件快乐的事。如果教师与学生相结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一起思考,教师常“下水”,与学生一起作文,作文后共同切磋、讨论、批改,把写作文的过程变成一个共同学习交流的过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以“好奇心”为话题的作文,我也与同学们一道写了一篇“下水作文”——《好奇心——人类的宝贵财富》(发表在《新作文》上)。在作文讲评时我谈了自己的写作过程,并作了如下自评:从提供的几则材料看,作文的中心话题显然是“好奇心”,我拟定的《好奇心——人类的宝贵财富》这个题目,既在材料范围之内,也与材料蕴含的主旨相符。行文时,我采用了层进式结构:援用布朗的话,引出观点;然后逐层论证好奇心对“成才成家”者的重要性、失去好奇心的可怕、培养健康好奇心的必要,最后揭示好奇心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事业乃至生命都具有特殊意义。主要运用了例证法,用法布尔、古道尔、爱因施坦、贝尔等典型事例,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在用例上体现了详略虚实,对一般人比较熟悉的事例高度概括,对大家比较生疏的材料则具体翔实。此外,喻证和引证的运用,使文章说理有了形象性,议论有了一定深度。最后我告诉学生,本文中布朗和贝尔的话,法布尔和古道尔等人的事例,都是我平时在阅读书报过程中积累的材料,用在文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丰富了文章内容,材料的新鲜使文章显得活泼而不僵化,形象而不呆板,文章也就有了些许灵动感。李老师有点吹牛吧?同学们都大笑起来。这样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学生作文时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是那样写: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作文教学不是纯原理的灌输和纯技巧的传授,而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撞击、共鸣与磨合。写作的指导很大程度上就是思想的指导。一个没有激情、没有思想、个性平庸的人,你对他孤立地讲写作,犹如对牛弹琴。一个教师,如果只是讲书本上的东西,没有自己内心的感受,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便很难说服学生,更谈不上感染学生。
  
  五、多渠道提供展示个性文的平台
  
  要利用一切条件,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展示作品的机会。鼓励学生成立文学社团,主办校报校刊,要大量刊登学生习作。对外要积极推荐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还有一个我们容易忽略的但是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充分利用作文讲评来交流学生习作。每次学生的作文收上来,我们要趁热打铁,很快批阅,及时讲评。写得有特色的作文就让学生到讲台上自己朗读或者张贴在橱窗、黑板报上,让其他同学进行品评。由于是自己班级同学的作文,具有可比性,于是有些学生就会想:他们所写的那些事我也经历过,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别人的文笔那么优美,我为什么那么差呢?下一次我也要争取“发表”自己的作文。这样,燃起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学生下一次作文就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作文教学中的良性循环。
  
  新的时代,必须有新的作文理念。说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亮出心灵的鲜活与坦荡;直言不讳,推崇创新,张扬个性,这应该成为学生作文“真”与“情”的基本要求,也是个性化作文的内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