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讨论课

2019-11-25 14:49:32

怎 样 上 好 讨 论 课

  物理教学中,针对一些难点问题,适时增加一些学生分组讨论课,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物理现象、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物理公式的使用条件.同时,还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消除头脑中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讨论课的教学呢?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分析与研究,总结出讨论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具体介绍:

一、讨论课的教学方法

在讨论课的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讨论,使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分析与研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一)精选讨论课题

讨论课的课题要精选.讨论课题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1.重要性原则

讨论课的课题应该是中学物理知识中最重要的概念、规律、现象和公式等.如浮力、电磁感应现象和规律、电磁场等.

2.疑难性原则

讨论课的课题应该是中学物理知识中的疑难问题,学生学习这些概念、规律和公式时感到困难.如运动与力的关系、波的概念、场的概念等等.

3.模糊性原则

讨论课的课题应该是中学物理知识中,学生感到模糊的一些概念、规律、公式和现象.如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光的本质等.

4.抽象性原则

讨论课的课题应该是中学物理知识中的一些抽象物理概念、现象等.如场的概念、电场强度、磁感强度等.

(二)精选讨论题

讨论课题选定之后,就要围绕讨论课题精选讨论题.选择讨论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讨论题要有典型性

所选的讨论题要有典型性,有利于纠正学生错误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讨论题要难易适度

所选的讨论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太简单没有讨论价值,太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讨论课题的特点,选择一些难易适度的讨论题.形象地说是要让学生跳起来摸得着为准.讨论题的难易程度是讨论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3.讨论题的排列顺序要由易到难

一组讨论题有难有易,在排列讨论题的顺序时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这样做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逐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逐渐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讨论题选编好后,就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具体步骤如下:

1.自学准备:在讨论课之前,先把选编的讨论题印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对讨论题进行独立思考,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

2.分组讨论:在讨论课教学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选好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对讨论题逐个进行讨论,并由小组长作好详细记录.讨论中,学生们就同一问题,各抒已见,有时甚至相互争论.

3.集中讨论:在分组讨论的前提下,全班集中讨论.由各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情况:一是对问题进行讨论的结果;二是对某些问题存在的分歧.讨论中,各小组还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争论.如有些问题不能讨论出统一结果,由学习委员记录在案.

4.老师总结:在小组讨论、全班集中讨论的基础上,由老师对每一个讨论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老师在总结中,要充分肯定学生们在讨论中取得的成绩,指出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学生讨论中出现较大分歧的问题,要花大力气,详细、全面地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对各种糊涂认识,要进行彻底地纠正,把学生的认识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学生对有关的物理概念、现象和规律有深入的理解.

5.巩固成果:在老师系统总结的基础上,要求每个学生对每一个讨论题进行自我总结,做出准确、系统的答案,老师收起来进行检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讨论的问题.

二、讨论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讨论课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深受学生欢迎.但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讨论课是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要正确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讨论课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否则,学生的活动将向无序化发展,甚至偏离讨论课的主题,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精心组织是讨论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讨论课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组织工作做得好坏.学生讨论活动组织得好,会极大地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每个学生都会积极思考,主动发言,相互争论,讨论的效果好.

三、讨论课教学实例分析

学完“浮力”这一章,增加一堂学生讨论课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对“浮力”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有些是片面的、有些甚至是错误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浮力作用,而沉在水下的物体不受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决定着物体的浮沉”,“浮力是一对平衡力”,……等等.这些认识在有些学生头脑中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要想纠正这些错误观念,就必须选择一些恰当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刚学的“浮力”的基本知识去分析、讨论,总结出正确结论,以达到消除学生头脑中错误认识的目的.

正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在教完“浮力”这一章之后增加了一堂学生讨论课.这堂课是这样组织的:

1.总结、归纳基本概念和规律.“浮力”这一章的内容可归纳为:一个重要的概念(浮力);一个必须弄清的原因(浮力产生的原因);一条重要的定律(阿基米德定律);二个重要的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和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以及这些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研究,我把以上这些知识用一个图形象地表示出来,使学生易看、易懂、易记.

从图1中可以看出:

①浮力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的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f浮=f上-f下).

②在应用阿基米德定律(f浮=ρ液gv排)时,要注意两种情况:当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时,v排=v物;当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时,v排<v物.

③由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就要上浮;当物体所受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就要下沉;当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时,物体就会静止在液体内部任何深度的地方.

④如果物体漂浮在液面上,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

⑤从图1中可以看出几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a)利用压力差(f浮=f上-f下).

(b)利用阿基米德定律(f浮=ρ液gv排).

(c)利用浮沉条件(f浮=g物)→(物体静止).

(d)利用漂浮条件(f浮=g物).

2.组织学生讨论几个典型问题,纠正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我选择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1)有一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的木块,分别浮在水银、水、煤油中时,木块在3种液体中所受浮力是否相等?为什么?

(2)有一密度和水相同的物体,可以停留在水中任何地方.问它能否漂浮在水面?为什么?

把这些问题交给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学生们的各种错误观念暴露无遗.这时教师就要分析产生各种错误认识的原因,然后把正确结论和错误结论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达到巩固正确的概念的目的.

例如:通过对第(1)、(2)、(3)题的讨论,可使学生进一步弄清浮力产生的原因和阿基米德定律的适用范围.通过对第(4)题的讨论,学生对物体的浮沉条件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对第(5)题的讨论,可使学生弄清物体漂浮在液面上的条件.通过对第(6)题的讨论,可使学生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物体的漂浮条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总之,这一堂课既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消除学生头脑中的错误认识,还能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因此,我认为这是一堂有益的讨论课.综上所述,我们对中学物理讨论课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讨论课教学的一般规律.但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讨论课教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