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主题“道德修养”指导与演练

2019-12-07 18:53:46

1 2 下一页

  作者:罗小军
  
  热题回放
  
  1.善良的魅力(2011·重庆题二)
  
  2.话题:容纳(2011·辽宁大连题二)
  
  3.话题:宽容(2011·辽宁阜新题二)
  
  4.材料:信守承诺(2011·四川内江)
  
  5.材料:食品安全中的道德(2011·甘肃天水题二)
  
  难点攻坚
  
  美好的品德与情操犹如闪亮的珍珠,能发出诱人的光芒。大体说来有三种方法能让此类文章平添光彩:
  
  一、用积极主题展示健康思想。一篇成功的中考作文,离不开健康积极的主题。有同学问,在文章里直接赞美或抒情,是不是就能收到这种效果呢?老师要告诉你的是,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展示健康思想与美好情操,得有一个载体,得讲究一些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在曲折经历中揭示主题。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波澜曲折,主题会更加深刻鲜明。二是可以在生活细微处展示主题。如写作“微笑”这一话题时,就不能只是空泛地议论或抒情,可以将目光聚焦在那些典型事例与动人瞬间上。这种用事实说话、在细微处传情的方法,不失为美德类文章主题出彩的捷径。
  
  二、用动人细节展示美好情操。当同学遭遇困难而孤立无援的时候,你主动地与他一起面对,大家称之为乐于助人;当朋友不小心弄坏你的心爱之物而紧张的时候,你脸上露出的浅浅笑容,我们称之为宽容。细细一想,抽象的美德,无不源自生活的细节。要想透过人物言行展示出其道德上的光彩,得学会在“细”字上下工夫。如用一张照片,引出一段感人的故事;用一句话语,引出自己的万千感慨。2011年中考满分作文《一碗面条》,便是借“一碗面条”来赞美子女的一片孝心;《心底最美的画面》,便是借一个笑脸来展示微笑的魅力。这类文章选取的材料很细小,反映的主题却很大,有滴水生辉的效果。
  
  三、用经典素材展示美德风采。综观近年美德类文章,写议论文的考生很多。如何才能让美德类议论文光彩夺目呢?运用经典论据是其关键的方法。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长河里取材。如讲到爱国,就想起杜甫的忧国忧民、文天祥的爱国之心;讲到孝顺,就想起后汉黄香扇枕温衾、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典故;讲到诚信,就想起曾子杀猪、尾生抱柱的故事。这些材料,如果大家不熟悉的话,不妨到网络上去查找一下,它们都是中考作文的经典素材。我们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如每年“感动中国”中的众多人物,闪烁的便是美德之光。将这些人物与故事引入文章,自然会精彩动人。
  
  对美德修养类文章而言,守住道德底线尤为重要,绝不能去喜欢或追求丑陋而庸俗的东西。如在文章里,我们只能坚守诺言,不能去鼓励追求名利;只能强调奉献的美丽,不能去倡导自私。否则,再美的文字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拓展演练
  
  1.如果说社会是一本百科全书,那么“美德”便是其中耀眼的一章。可当今社会,美德却在我们面前一天天枯萎。扶起摔倒的老人,这件本来“理所应当”的事如今却让人犹豫再三、倍感纠结。在这个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促成美德的回归?请以“美德的回归”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在600-800之间;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构思导写:美德是一个比较宽泛、抽象的词语,同学们在写作时可以选定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美德,如宽容、爱心、感恩、孝顺等,构思美德回归的故事,深入生活,以真感人,切忌空洞地呼吁美德的回归。写作中,透过人物言行展示出其美德中的光彩是重点,同学们要学会在细节上下功夫。要发挥联想想象,或记叙或描写或抒情,并辅以议论来深化主题。
  
  2.请以“那一抹微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不得抄袭;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
  
  构思导写:可用一个微笑的瞬间,引出一段美好的回忆;可用几个微笑的画面,串起一个感人的故事。不管选取何种内容,传神的肖像必不可少,要运用各种描写手段,让笑容变得摇曳多姿,让读者从笑容里窥探到人物的美好性情。
  
  佳作展示
  
  假如回来
  
  一考生
  
  穿越时空隧道,回来了。他还是那么年轻,憨厚的面孔依旧,淳朴的笑容依旧,就像从未离开过这个世界,就像刚刚出了一趟很远的公差。
  
  在列车上,照例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打算去帮乘务员做点什么。“什么?你要给乘客送开水?”笑着点了点头。“车票拿出来!”几个乘务员几乎是异口同声。纳闷地掏出车票,心里很是诧异,做好事和查车票有什么关系呢?一位年纪较大的乘务员突然露出恍然大悟的神情:“我明白了,是你们单位组织学,做好事!”
  
  众人也都如梦初醒,七嘴八舌地问起来:你哪个单位的,来了几位,有没有记者跟着,需不需要写感谢信?……
  
  听不懂他们的话,见桌子底下有一把茶壶,径自拎起来转身就走。打满了开水,挨个车厢送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