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

2019-11-24 11:30:51

1 2 下一页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
  
  素材挖掘:
  
  【素材清单】
  
  《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的秋色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主体部分描述故都纷繁多彩的清秋景象,共有五种景况:秋晨静观、秋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闲情、秋果奇景。还从说理部分,进一步颂赞自然之秋、北国之秋。
  
  【写作素材】
  
  1、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南国之秋,当然也是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⒃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2、爱国战士郁达夫
  
  夏衍先生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早年留学日本,饱受弱国之民的凌辱。抗日战争爆发的那年12月,攻占杭州,入侵富阳,母样陆氏不屈饿死。郁达夫身遭国仇家恨,当年即从军,应郭沫若之邀,赴武汉任第三厅委员。1938年底,郁达夫又应邀赴新加坡从事宣传抗日救亡工作,新加波沦陷后至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集资开设赵豫记酒厂,借以掩护抗日文化人士,营救印尼人民和当地华侨,因告密,被秘密监视。1945年8月29日,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郁达夫竟被日本宪兵逮捕并秘密杀害。胡愈之先生曾作这样的评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素材激活】
  
  至诚赤子郁达夫
  
  您深沉,孤寂,坚韧!您对故者的秋情有独钟。在颠沛流离中,在饱受时,您向往闲散安逸的生活。您开始不断地游历,借助山水来排遣现实带给您的苦闷,消解离群索居带来的寂寞。故都的秋就像是一碗醇香的陈年老酒,漂泊在您的心中,总是弥漫着对故都浓得化不开的眷恋。再次饱尝故都的秋,您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家园,灵魂的归宿。
  
  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您感觉到全身充满了力量,您不再害怕孤寂,不再恐惧前途,故乡给了您勇往直前的勇气。看到破壁腰上的朵朵牵牛花,开得那么深沉、淡泊。您知道了自己的方向,整个民族的方向,您早已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国家。
  
  您作为一个五四时期的前沿作家,在您的一生中充满了忧郁,充满了离愁,充满了对明天的不堪和对昨天的不堪回首。在您浓重深沉的笔法之下,流露出的是一颗赤忱爱忧民之心;在您远离家乡的凄苦生活之下,隐藏着生活情感的压抑,这使您遁逃现实带来的沉重的压力,垫居在诗歌和死亡的帐下。然而,您“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最终您的生命如一朵奇葩绽放,为了这片您爱的深沉的土地,您的爱永远激荡在国人心中。
  
  您,就是至诚赤子郁达夫!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人与自然”“眷恋”“爱”“审美”“秋”“季节”“情感”等写作话题中。
  
  【运用范例】
  
  1、谈起秋天,总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即便在炎热的夏天,只要一听到“秋天”二字,顿时就感觉凉爽了许多。每当记起秋天,我总是想起那浓霜,那厚露,那悲凉,我给这种感觉取了个名字,叫秋魂。
  
  像郁达夫,从杭州到青岛,从青岛到北平,租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看碧绿青天,听驯鸽飞声,只不过是想饱尝一尝那故都的秋的悲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