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主要研讨什么

2019-11-11 07:45:44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

  通过集体备课,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得以共享,使个人开发的课程资源得以共享,使同学科研究的成果得以共享。可以说,集体备课是中小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校本教研形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更好的备课效果,真正做到备有所得,备有所值,就要认真研究集体备课的内容,抓大放小。

  二、集体备课时间安排

  学科集体备课的内容一般分为备整个学段的教材、备一册书的教材、备一个单元的教材、备一篇课文或一节教材。

  由于老师平时比较忙,在时间安排上,一般在暑假长假备整个学段的教材;在暑假开学前备秋季学期的单册教材;在寒假开学前备春季学期的双册教材;在每个单元的开始备单元教材,在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备一篇课文或一节教材。根据备课内容的不同,在集体备课时应着重研究以下问题。

  三、内容

  1、明确课标的要求。要落实课程标准,首先要做到“国家课标校本化”。课程标准只有具体化才便于操作和评价。只有把这些问题明确了才算是把课程标准落到了实处。所以集体备课一定要有“课标意识”,首先要“备课标”。离开了课程标准就没有了参照系,备课就是一笔糊涂账。

  2、领悟编者意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一标多本”,即同一学科在同一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各种版本的教材在编写意图、编写体例上有较大差别,所以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研究所使用教材的特点,领悟编者的意图。

  教师领悟了编者的意图,在备课和上课时不一定按照教材的单元顺序讲,而是按照教学专业领域的划分处理教材,这样同一领域的内容集中讲授,效果更好。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只有领悟了编者的意图,才能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理清教材的结构。集体备课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理清教材的结构,这包括整个学段的知识结构,一册书的知识结构,一个单元的知识结构,一篇文章或一节教材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同册书横向的知识结构,还包括不同年级纵向的知识结构。这样,就把整个阶段有关的知识串联整合起来,形成一条很清晰的知识线。前边已经学过了什么,现在要学什么,后边还要学什么,老师清楚,学生明白,讲课时就不会糊里糊涂的跟着感觉走,教学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一个单元如此,一篇课文、一节教材也是如此,在集体备课时要理清课文的结构脉络,达成共识,细节的问题可由教师个人补充和发挥。这种方法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思路要清晰,在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课文的结构和脉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故事情节和逻辑线索说出来才是真正理解了课文。要不论是一本书、一个单元还是一篇课文,首先是从整体上分析教材的结构和逻辑线索,而不是一开始就陷入细节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4、设计教学的思路。具体到一节课,集体备课很重要的任务是讨论课堂教学的思路。具体的教学环节每个人可以不一样,教学方法也不要求整齐划一,但基本思路要大致统一。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上课基本的原则是:只要学生能够自学的教师就不要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老师再点拨,老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

  5、精选练习的题目。目前学生负担过重的表现主要是课外作业太多,现在有些教师不是“教课本”而是“教教辅”,一门学科给学生推荐若干种教辅资料,布置作业时也同时要求学生做几本教辅资料上的题。由于教辅资料都有答案,所以老师也懒得看,让学生自己对答案。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摧残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所以在集体备课时很重要的就是要精选练习题,要做到一题多解、多解归一,题不在多而在精。如果学生真的把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考试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实现“五统一”: 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检测习题和达标作业。

  搞好“六备”: 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

  钻透“四点” :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

  精选“两题”: 检测题、作业题。

  总之,说课标、说教材、集体备课是一种很好落实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如果搞好了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搞不好就会流于形式,浪费老师们的时间。所以要认真研究说课标、说教材、集体备课,做到抓大放小,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

  (本文转载自宽厚坦荡《集体备课主要研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