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中的习题教学

2019-11-17 08:21:09

专题复习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以专题归纳的形式,把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条理化、结构化、规律化。在专题的设置上,可以把专题分成以下四类:一、知识性专题,这类专题在于形成知识网络,提高综合能力;二、方法性专题,这类专题在于加强物理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三、实验专题,这类专题在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和素质;四、科学技术、社会热点专题,这类专题在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联系,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专题设置时,教师预设了本专题期望培养或检验学生某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预设本身具有很强的指向性,在这样的指向下,例题与习题的选择必然要与之匹配,针对性强,适度性广,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习题教学是巩固物理概念、规律的必要环节,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高考专题复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真正理解和领悟就是在各种解题练习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
  
  专题复习中的习题教学,首先要在例题和习题的选取上下功夫,例题的选取要精。选择例题的基本出发点应该是所选题目适合多数学生,不宜过难,应紧扣课本,夯实“双基”。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所选题目对学生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能有所启发。教师首先要研读课本、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探索高考命题的思路和方向指导复习。典型性、针对性、适度性和启发性是选择习题的重要原则。教师应在保证基础知识覆盖率和重点知识重复率的前提下,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对各类题目进行筛选和分类,挖掘例题的立意和所包含的思路方法,典型问题归类讲。习题的选择要针对教学大纲、考纲和学情。
  
  其次,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钻研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地钻研问题并解决问题,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例题的评讲不要过细,不要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股脑儿灌输给学生,要注意突显思维过程。教师要有意地将自己的解题思路暴露给学生看,并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置一些有梯度性的“路标”问题,不是简单的“哪些力对物体做了功?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式。”“什么力提供作为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列出向心力的表达式”,而是“为什么要用动能定理?”“为什么要分析向心力的来源?”,由易及难地逐步深入。教师要善于找到学生思维的“断点”,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想问题到哪一点进行不下去了,在这些点上做文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及时给予指点,并总结思维方法。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不同的问题情境,“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在例题的讲解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学生审题能力和解题规范性的指导示范,而这些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逐步渗透。
  
  再次,在习题教学中,要重视学科结构的学习。现代认知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发现而形成认识结构的过程,“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认为只要基本框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也就形成了该门学科基本轮廓,以后学生的学习就是往这个基本框架上添砖加瓦这就容易多了。而知识点散、知识结构混乱正是大部分学生的薄弱环节。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应用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或者是乱用规律和原理,乱套公式,茫然找不到方向。尤其是第一轮复习后,已经对知识点进行了详细的复习,但知识的体系性,结构性还有所欠缺。因此,突出学科结构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建立学科结构,以力学、电学为核心,使各系统知识环环相扣,形成力、热、电、光、原五大板块的知识链,建立物理学科总的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纵横联系和知识的深化,使学生对零碎、孤立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科的内容和本质,更加有利于知识的应用和迁移。第二轮复习中的方法性专题将对常用物理思维方法加强训练,如整体、隔离、对称、演绎推理、归纳综合、极限、微元、类化、等效替代、逆向思维、临界状态、图解、估算等等,并在物理思维方法中注重利用所建构的知识结构去解决新问题。
  
  最后,习题课后要加强教师的总结和学生的反思,做习题是学好物理的必要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但大多数学生对习题课的体会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忽视了题后反思(“题后感”)这一关键环节。题后反思即指学生对整个解题过程的总结和感悟。正所谓“教之道在于渡,学之道在于悟”。解题后,教师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总结解题方法,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概括,形式可以多样化。解题后,对解题过程的回顾和审视会使学生对题目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不仅能够找到自身思考问题时的“盲点”“断点”,而且可揭示物理题目间规律性的联系,发挥例题、习题的“迁移”功能,起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在习题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思维方式的过程、结果及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将认知策略的指导与元认知策略的指导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元认知在思维过程中的动力作用,以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专题复习中的习题课教学,教师应把“功课”做在前面。教师要精心地挑选习题,“通过一题多想,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敏锐性、独立性、灵活性和创造性;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解题习惯;指导学生进行题后的总结反思,比较“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科能力,形成一整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好地为高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