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对传统复习方法的思考及改进

2019-11-07 21:34:36

  【引用说明】最近从网上看了这篇文章很受启发,虽然是高中的复习方法,但是所有的复习都是相通的,所以将这篇文章转载,和大家分享。

  对传统复习方法的思考及改进

  摘要:复习是提高学习成绩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各位师生在考前都会高度重视复习。思想课可谓地位特殊,意义重大,作好思政课的复习同样具有特殊意义,而有效的复习方法是提高复习效率的保证。本文结合课堂复习实例,提出了以往思政课复习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了“四步”复习法在思政课复习中的运用及其效果。

  关键词:思想复习方法复习效率

  一、思想的学科特点及复习要求。

  高中思想新课程的教学实施,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之成为合格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看来,思想学科在我国的学科体系内可谓地位崇高,意义重大。但在现实中这门学科却往往被学校和学生所忽视,一直被大家当作副科来对待。可想而知,学生平时花在这门课程上的时间就不多,而该学科又几乎涉及了经济、、文化等整个社会生活领域,内容可谓不少。因此在平时重视不够的前提下提高复习效率尤其显得重要,否者该学科有被更加边缘化的可能,即课可上可不上,成绩可有可无。那时可就不仅是老师的悲哀,更是对设置这门学科的讽刺。而好考、考高分应该是该学科的魅力所在,所以探索更有效的复习方法来提高学生成绩显得尤为紧迫。

  复习,在《中华词典》里的解释是: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巩固。在传统经典著作《论语》中,就提到过:“温故而知新”,其所形容的就是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进行重温,进而巩固。复习的目的,并非仅仅“知其然”,更是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对知识点的真正理解和活学活用。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政课复习,就《文化生活》这个模块来说,我就当前我们所常用的复习方法进行了思考并作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步”复习法,以帮助学生更有效的提高成绩。

  二、传统复习方法的操作及其调查分析。

  我们在对《文化生活》该模块进行复习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复习方法的探索与运用。记得在前两年的教学生涯中,对于怎样的复习才是系统的有效的从未作过仔细探索,所采取的复习方法就是用平时约定俗成的那套方法进行的(暂称为传统的复习方法)。

  比如在进行复习的时候根据课程内容按顺序和学生重温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然后让学生翻阅书本,自己也按照书本逐页逐条的讲解,划出哪些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同时,在黑板上圈圈点点,罗列几条重点的知识条目。再让学生多背诵书本上的知识条目。加深对书本的印象等等。课后再发放练习卷给学生当作业回家完成,然后回来校对答案告诉学生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再问学生做对了几个题目,对做对比较多的学生竖竖大拇指,对做错比较多的学生鼓励他们要多多努力。

  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复习效果到底如何呢?我对高二年级文科班的100位学生做了调查,对传统复习方法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第一,从总体上来说,虽然经历了完整的复习过程,但是,学生脑海中仍然没有对知识点形成有效的系统概括,甚至不分主次,无法进行有重点的复习。

  第二,死记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够深刻地理解其内容,导致知识点的遗忘比较快,而且时间较紧,学生无法在课后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

  第三,复习过程太过于乏味,有时会让人产生倦意,复习内容太过于单调,因此学生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调动不起来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面的。但由于思想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复习当然不能和语文、数学等学科同一贯之。在以后的复习中,以下两个方面是需要教师加以注意的:

  首先,作为教师要对学科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满堂灌”和“一言堂”;尽量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传统的复习过程仅仅只是达到“知其然”的标准,远未达到“知其所以然”的要求,甚至出现教与学在方向上的集体迷路。

  其次,学生不明白每个复习环节的意义所在。每天只是“跟着老师的步子在走”,再加上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来复习思想学科的各个知识点。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以后的复习也必须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展开,同时根据思想教育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寻找适合的复习方法,从而达到该课程的复习要求和目标。

  三、传统复习方法的改进:“四步”复习法的运用尝试。

  按照《思想课课堂教学的要求》指出:教学目的要明确,科学性强。教学目的是一堂课的灵魂,教学目的的安排是否明确、具体、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课也一定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复习。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复习效果:方法得当,成效就大;方法不当,成效就小,甚至会得到负效果。

  完成复习目标的过程,类似于一个画家在画“树”:首先是画出树木的主干,其次是画出树木的枝干,然后是画出树木的枝叶,最后就是进行整体润色修饰。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也能按照这四个步骤走,那么是完全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复习效果的。

  (一),画出“主干”:提纲挈领,明了知识脉络。

  众所周知,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提纲本身是原则性、指导性的内容,是粗线条的,主要是起到指引方向和整体把握知识框架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提纲了解学习范围,掌握学习要求。同时,学生可以参照提纲给出的要求,把学习精力分主次用在不同内容上。这样既可以提纲挈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脉络;又避免了漫天撒网,浪费考生的时间和精力。

  这个学期,我在复习《文化生活》的时候,也列了整本书的知识提纲,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书本的知识纲要,为进一步的细化复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通过期中考试的测验,初步证实了复习提纲存在的价值,比如在复习《文化生活》第三单元时,我编制的提纲如下:

  《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寄语】整本书可以说分为二部分,前一二单元从文化共性角度向我们展示文化的各方面知识;三四单元则是从文化个性的角度来介绍中华文化的各方面知识。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注意三四单元同一二单元知识的关联性。

  一、中华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称

  (1)发展史:(重要阶段)——————(识记)

  春秋战国——雏形

  隋唐——全盛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明清——————衰微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经济)

  近代中国——重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掌握)

  ①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

  ②博大精深(注意该词的解释)

  独特性: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详见书本66)

  区域性:原因+关系(详见书本68)

  民族性: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详见书本70)

  (3)原因————包容性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过渡】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与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问一】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问二】温州人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二、我们伟大而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1)基本内涵(1+4)————(掌握)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作用——————(运用)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民族精神永不泯灭,可以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斗志更坚。

  ③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

  (3)意义——————(运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我坚持道路的需要。

  (4)怎么做?(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运用)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主心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注意,识记这个知识点时,可以与文化创新的途径相联系】

  【探究】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用+意义)

  此提纲的作用,相当于整个复习过程的“树干”,它把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该单元的知识脉络,知道整个知识体系是怎么构建起来的。

  (二)、画出“枝干”:按提纲精选精练,强化重点。

  提纲有一重要的特点,就是“粗线条”,因此,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给“粗线条”添加上“枝干”。

  这个环节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选题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而学生一般也都会把老师选定的题目看的很重,有些甚至会当做必考知识点来对待,所以选题如果只是停留在对简单知识的简单重复上,那么很难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对知识点进行横向纵向的拓展,复习效果恐怕不会理想。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习题的选择必须要遵循精选精练的原则:首先,教师要提高对选题重要性的认识。其次,练习的选择要以高考题为主。高考题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范围、考点、题型、解题技巧等等。因此,教师要在做大量高考题的基础上进行选题;选择题和问答题要各有一个恰当的比例,主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

  比如,在训练《文化生活》第六课有关“中华文化”的相关内容。我选择了以下具有代表性的题目

  (09江苏卷20)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中华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完美结合,向世界奉献了一部奥运史上最华美的乐章。这充分说明

  ①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09福建卷32)2008年6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海峡西岸建设》特种邮票和邮资封。在《海峡西安建设》特种邮票中,有俩枚以“闽台缘博物馆”和“湄洲妈祖”为题材,展现了“闽台关系”地缘近、血缘奈、文缘深、商缘广和法缘久的特点。“五缘”显示了闽、台文化之间

  ①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②相互交融,相互借鉴

  ③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复习重点和复习方向。

  (三),画出“枝叶”:解析试题,融会贯通。

  考试的目的不光是为了检测本单元的知识点,而是对之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的全面检测。因此,分析试卷的时候要做到“完整,系统,深刻”;同时要对重难点进行适度的拓展,对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巩固,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如:

  当今,我国的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冷清,而热衷于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的中国人迅速增加,其中不乏众多中学生的身影。据此回答14~15题。

  15.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应该

  ①大力提倡“洋节”②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④抵制“洋节”的侵入⑤充分发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②③⑤

  很明显,这道题目的答案(D.②③⑤)。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要说明:为什么大力提倡“洋节”和抵制“洋节”是错误的?学生可能会得出:“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因此我们要区别对待。”照道理,说到这里,应该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但是我觉得这道题目还可以联系另外两个知识点:“第一,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第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这样一来,不仅做到了对知识点的拓展,还帮助学生回顾了相关的知识点,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使复习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此外,还要让学生明白考点的考察方式。比如,我在讲解第三单元的试题卷中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时,就用了以下方式进行解析。

  首先,在幻灯片上对该知识点挖空关键词让学生进行填空。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其次,归纳该考点的考题,集中力量打包解决。

  1.“灾情就是命令”,一声令下,十万子弟兵从四面八方以最快的速度汇集到灾区,立即奔赴第一线。汶川大地震后,最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以坚强不屈的品格谱写了一曲曲壮歌。这一精神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

  A.团结统一精神B.爱好和平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高尚品格

  2.2008年7月18日,为期两天的中国天水第三届女娲文化论坛在秦安秦融宾馆召开。女娲文化作为华夏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其所代表的创造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和和合精神,也激励和感染着一代代娲皇子孙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下列能反映这一名言的是

  ①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②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③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⑤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④⑤

  这样解析试卷,可以让学生知道考什么?怎么考?而不是单纯的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

  (四),进行整体润色修饰:总结经验,把握规律。

  通过试题的讲解让学生知道考点考法,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例如,我们通过对《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的复习和练习,对各类题目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考察规律:

  团结统一(对立面:_______)和的有关

  爱好和平(对立面:____战争___)如维和等等

  自强不息(对立面:____懦弱___)表现在灾难面前

  通过归纳总结,以后学生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解决此类问题了,当这样一棵完整的“树”跃然纸上的时候,我们复习的效果也就出来了。

  四、小结。

  在传统复习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四步”复习法的运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复习效率,成绩上去了自然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增强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在以后思政课的复习教学中,尽可能的贯彻“四步”复习法,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从而让学生真正的想学爱学,而且能学好。

  【参考文献】

  [1]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B].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吴铎.《中学思想课教学法》[B].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普通高中思想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思想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B].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