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名师团董洪海老师2007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2019-10-09 22:58:53

一、复习策略 目前干些啥?整合与回归 离高考还有二十几天,我们仿佛能听到它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很多家长和考生都问我:董老师,剩下的二十来天该怎么过?我说:两大任务——整合与回归。 先说整合。整合就是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反思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过程。高三复习阶段,通过教材复习、专题复习、综合检测等形式,考生已经储备了大量的知识、技能和其他高考信息。但由于复习时间紧张,节奏紧凑,再加上老师的“狂轰乱炸”、考生的“贪多求全”,目前考生储备的很多知识尚未完全消化,很多技巧尚未转化为能力,很多东西没来得及思考、沉淀。因而,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反刍”。其次,就是根据类别、专题或章节对复习的成果进行归类整理,比如,某一章讲了那几块东西,某一类型的题目有哪些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换而言之,从面的角度来讲,就是尽可能实现知识技能的网络化,是知识技能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联系起来,使头脑里一个清晰的“线路图”。从点的角度来讲,就是实现知识的坐标化,要清楚一个知识点在网络中的位置及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需要考生要有充分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充沛的精力和清晰的思路。 再说回归。目前的复习,已经不再以获取新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回到复习的起始点,把复习用过的教材、教辅,做过的练习和测试题,以及自己整理的笔记本、错题本好好地看一遍。此所谓“返璞归真”、“追根溯源” 。其实,这一遍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而是在更高层级上的再总结和再提高,在此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前后知识的照应,相关知识的联系,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此所谓哲学上说的“否定之否定”。当然,回归过程中也要根据自身情况有所侧重,有意识弥补自己的薄弱环节。 有同学问到,这一段还要不要做题,我的看法是还应该做一定量的习题,尤其各科要精选一两套模拟题。整合与回归固然要求多看书,但要想保持对于题目的感觉就要多做题,通过做题也可发现薄弱环节进而有意识补救。 提醒各位考生,高考绝不只要求你有丰富的知识能力储备,还要求你有良好的心理及身体素质,在此提醒各位考生要注意调节心态,锻炼身体。 复习要有针对性 面对如此短的时间,面对课桌上堆积如山的复习材料,很多同学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学些什么?怎么复习才有收获?其实,复习到现在这个份上,已经不再以获取新信息为目的,主要是查缺补漏,回归课本,指归高考。提醒同学们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复习要有针对性。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收获更多,平均用力肯定不行,必须学有侧重。要理清各科的薄弱环节,清楚自己的知识缺漏。达到这一目标,至少有三个渠道:其一,把几次模拟考试的卷子(当然也可参考其他模拟试卷)找出来,一一对照,找出错误的共性,老在某种题型或某个知识点的考查上出错,此处肯定是你的软肋,要加强复习。其二,可以对照各科考试大纲所罗列的知识能力点,对自己的薄弱之处进行“地毯式搜索”。《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在每个学科的“考试内容部分”对考查点都有列举,尤其是数学、理综和文综各科,列举得更为详细。在“搜索”时,可以使用回忆法,即尽可能详细地回忆每个考查点必需的相关内容,回忆不上来的或回忆不充分的当然是急需补救之出。其三,温习错题本。错题本上的错题往往反映了初学某些内容时的犹疑、迷惑和不解之处,看看这些环节是否已经解决。 其次,要进行限时训练。很多同学说,平时会做的题考试时就是做错,失了很多冤枉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限时训练。通过限时训练,逼迫自己在限定时间之内,提高做题速度,提高正确率。在限时训练时,尽可能为自己创设高考情境,从心态上增强紧迫感,这样高考时就不会过于紧张。 其三,触摸高考原题。把各科近两三年的高考试卷找出来,做一做,嗅一嗅高考试题的原味,找一找感觉。同时,高考试题是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长度等各项指标最科学最合理的,也有利于大家衡量自己的复习效果。 大战在即,同学们更要头脑冷静,心态平和,搞好最后的复习攻坚。 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离高考还有二十来天,究竟该如何安排时间?很多考生都存有疑惑。 有些考生认为,这段时间已经属于“赛场上的垃圾时间”,可以晃晃悠悠地过,以养足精神备战高考。这种想法不尽合理。首先,很多考生越是临近高考,精力越易集中,学习效率也很高,这样的话,应该趁这段时间进一步夯实基础,系统知识,尤其是识记一些偏重于记忆性的东西。我市的三模和四模之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很多学生能够在班里上升几十个名次,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二十几天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考生们需要科学的安排和调整时间。 首先,学习有计划。只要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都要为自己规划好学习任务,不要放虎过任何一节自习课。有计划才能有紧迫感,有紧迫感才能有效率。还要找些整块时间做适量的综合训练(模拟试题),通过限时训练,提高单位时间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以*拢高考。 其次,学习求自主。很多考生着着实实地当了十几年学习的“奴隶”,总是埋头于老师的作业里,高考在即,每个考生都要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最需要补救什么,要自主安排时间,做一回学习的“将军”。 再次,科目巧搭配。不同的学科运用大脑的区域不尽相同,将文科科目和理科科目合理搭配,识记理解为主的和逻辑计算为主的间隔进行,看书和做题交替,弱科和强项交*,就会使大脑的不同区域交替休息,从而更好的发挥大脑的作用,提高复习效果。当然,如果能在长时间学习之后听听音乐,或从事适当的体育锻炼,效果会更好。 我不赞成大家过早放松和过于放松,还是因为倘如此就不容易在高考时聚敛精气神。古人也说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之类的话,这中间的道理有些是相通的。 还要强调一句,对于高考,时间因素和心态问题同样重要,希望考生要心情舒畅,斗志昂扬,信心饱满。二、心理调整 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 我班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向我求救:“怎么越考试越觉得自己不行,老师,我有个预感,高考肯定考不好。老师,这可咋办?” 咋办?我告诉他:是你的心态出了问题,要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 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不是夜郎自大,不是自欺欺人,更不是万事俱备只等“高考”的故作潇洒,而是建立在对自己客观分析基础上的实事求是,是在充分明了个人优势基础上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 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首先要改变思考问题的角度。悲观者面对半杯水说,只剩半杯水了;乐观者则说,还有半杯水呢。同样面对半杯水,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在复习过程中,面对知识和能力点的缺漏,有的同学为找到自己了弥补方向而欣喜,有的同学则越来越惶恐不安,前者随着高考的临近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状态,后者将心里的石块堆放得越来越重,压得自己喘息不过信心荡然无存。其实,改变思维的角度,肯定自己十二年寒窗苦读的收获,认识到所有高考前发现的缺漏都会为高考的成功增加筹码,心中的阴霾就会一扫而光。相信自己,做到这一点很容易。我班的安硕同学说:“说到最近的收获,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自信,过去我总有一种不自信的情绪,导致我的成绩一直塞在瓶颈上不能进步。最近抽出时间来总的回顾复习情况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会那么多东西,一种不太一样的自信心也随之产生了,我很有实力,只是以前因为缺乏自信没发挥出来而已。” 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还要不断的肯定自己。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预言的自我实现”。有时人们过多地担心某一问题,担心的结果就可能发生。反之,积极的暗示自己,不断想象自己将要取得的成功,就可以有助于梦想变成现实。考生还要多想自己高中三年来取得了那些引以为豪的荣誉、成绩,想自己做闪光的时刻,从而将心态调节到正常积极的状态。 树立信心,给自己加油,不要过于看重模拟考试和平时考试的挫折。模拟考试的试卷往往在难度、效度、信度等方面不如高考,这也就是很多同学模拟成绩不佳而高考称为“黑马”的原因。再者,经过最后一段的综合复习,很多同学的成绩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效果。带过毕业班的老师都知道:很多考生的高考成绩远比模拟成绩好得多。1999年辽宁省高考状元黄晓庆2001年上海 高考状元王瀛都曾是模拟考试的失意者,最后他们都凭借自信和实力赢得了胜利。 实践证明,自我教育是效果最好的教育;学会给自己加油,你已掌握了自我教育的精髓! 如何消除考前焦虑 今天一位家长打电话说,这几天她的孩子心里非常紧张,吃不好,睡不香,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当家长的分外着急。我告诉她,她的孩子患了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考试焦虑症”的东西,非常正常,也不难减轻或消除。 要减轻内心的焦虑感,正如前面所说,考生应保持充分的自信。俗话说,“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回报。”只要踏实努力了勤奋付出了,就一定会在高考中得到相应的回报。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其权威性和科学性就在于能使那些洒下辛勤汗水的同学浇灌出艳丽的高考之花。“天道酬勤”的古训既激励了千万高考学子,也在高考中得到了最有力的验证。 <P style="TEXT-INDENT: 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