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4年历史科试题题型分析

2019-11-20 12:04:18

1.从试卷题型结构上分析

   2000年到2004年高考历史科试题从大的题型结构上分析,主要是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三大类,只有上海试卷包括四种题型:选择题(分值有所不同),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其中简释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的命题都是以对材料的分析为主。具体分析如下表:

   表一 全国历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年份及省区总题量及分数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0 ·北京、安徽卷42 ( 150 )37742293472000 ·广东卷43 ( 150 )37743353412000 ·天津、江西卷43 ( 150 )37743333432001 ·江西卷36 ( 150 )30753343412001 ·广东、河南卷36 ( 150 )30753343412002 ·广东、河南、广西卷36 ( 150 )30753373382003 ·新课程卷31 ( 150 )25753343412004 ·广东卷31 ( 150 )25753373382004 ·江苏卷31 ( 150 )2575336339
  表二 上海历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年份总题量及分数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材料分析论证题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题量分值2000 年42 ( 150 )30608353371182001 年39 ( 150 )27609452271182002 年37 ( 150 )27607402271232003 年36 ( 150 )27606342261302004 年36 ( 180 )2760634226160


   注:2001年至2004年上海历史试卷中的选择题均为27题,其中第1-21题每题2分,第22-27题每题3分。

   根据对历年高考试卷题型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题型基本稳定,试卷结构趋于合理。无论是全国卷还是上海卷,从题型上都没有大的调整,并且各类题型在整个试卷中所占的比例也基本保持稳定。如全国卷中,选择题所占分值基本上在50%左右,而材料题占23%左右,问答题占27%左右。上海历年试卷也体现了这一特点。

   (2)试卷长度减短,试题数量明显减少,但各类题型在整个试卷中的比例保持稳定。如全国试卷从2000年的43题减少到2004年的31题,主要是将选择题从37题逐步减少到25题,但为了保持选择题总分值在整个试卷中的比例不变,每题分值也相应地由2分增加到2.5分,最后稳定在3分。上海试卷在减少选择题数量的同时也减少了简释题的数量。这样使高考试卷由大容量到精细化变化,同时也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3)考查学生能力的材料题和问答题无论是从试题数量还是分值上看,都保持稳定,充分体现了高考试卷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转变。
   (4)上海卷中的材料分析论证题虽然一直是一道,但所占的分值逐年提高,特别是2004年达到60分,占整个试卷总分值的三分之一,反映了这一题型经过这几年的实验,已经趋于成熟,考查功能也较明显,效果显著。所以同学们在复习中对此类题应加以重视。

   2.从各类题型的发展变化上分析

   (1)选择题

   选择题是高考试卷中的主要题型之一,由于它能客观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因此,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选择题的命题形式也有较大的变化,出现了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如程度型(最佳选择题)、因果型、否定型、比较型、材料型、概念型(表述型)等。下面按类型对2002年到2004年的高考历史试卷进行归纳分析:

   2002年历史试卷中,共有选择题30题,属于程度型的有4题,因果型的有4题,否定型的有2题,材料型的有2题,比较型的有4题,概念型的有14题。2003年历史试卷中,共有选择题25题,其中程度型的有4题,因果型的有3题,否定型的有3题,材料型的有1题,比较型的有5题,概念型的有8题,排列型的有1题。2004年江苏卷有选择题25题,其中程度型的有5题,因果型的有3题,否定型的有3题,材料型的有1题,比较型的有2题,概念型的有10题,排列型的有1题。2004年广东卷共有选择题25题,其中程度型的有4题,因果型的有7题,否定型的有2题,材料型的有2题,概念型的有10题。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选择题的命题呈现出如下趋势:①选择题仍然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主要题型。概念型选择题在每年的试卷中都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认知和理解。②选择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主要表现在程度型、因果型的试题所占的比例不断提升,同时概念型选择题也不是单纯地考查"是什么",而主要是考查"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这就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说明选择题已经由单一地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到对考生的知识和能力同时考查。③比较型的选择题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体现出现在命题的一个特点,即小切口,不追求大跨度;对同类问题的机械性的比较减少,但对单一历史事件的分析加强。④在全国卷中,材料型选择题所占比重不大,材料的阅读量也不大,材料也较单一。但在上海卷中,历年来材料型选择题所占比例都较大,材料来源非常广泛,材料类型多样,试题灵活性较强,特别是2004年高考试卷,每题都依据材料设问,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材料题

   材料解析题不仅在历史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综合科考试中也是主要题型,如2004年以经济全球化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相关材料为依托进行命题,分值高达96分,可见不论是单科考试还是综合科考试,材料解析题都是重要的题型,同学们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现在高考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广泛,种类较多,主要有单一型材料解析题:如2001年广东、河南卷中的第33题;组合型材料解析题:如2001年江西卷中的第31、33题,2001年广东、河南卷中的第31、32题;图片型和图文混合型材料解析题:如2004年广东卷中的第26题,2004年上海卷中的第28题;辨析型材料解析题:如2003年上海卷中的第30题;图表型材料解析题:如2001年江西卷中的第32题,另外还有成文型和论证型等。

   通过对历年来试卷的分析,材料题命题的特点有:①材料来源广泛。有来自教材上的,更多的是来自各类历史典籍、名人论著、地方史志、报刊杂志,甚至文学作品、民间传说、民间歌谣、艺术作品等。由于其来源广泛,一方面命题人在命题时有一个广阔的空间,能命出灵活多样的试题,另一方面又可以给学生答题创造出新情境,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能力。②材料形式多样。如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数据表格材料等,能从不同角度考查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信息量大。试题所给材料中既包含有效信息,又包含无效信息,所给的信息量远远多于答题所需的内容,这一方面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求同学们具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概括归纳,对提供的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来解决问题的能力。④设问灵活,观点新颖。由于以材料作为命题的依托,所以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设计试题,同时便于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便于打开考生思路,真正考查出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材料题还可以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得出一些教材上没有涉及的观点,或者对教材上的一些落后的或不准确的观点进行修正和补充。⑤全方位考查考生的能力。可以考查考生的阅读、分析、归纳综合、语言表达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上可知材料解析题真正使历史试题由知识立意过渡到了能力立意。

   在2002年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历史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材料题对考生能力全方位的考查,正体现了这种要求,所以将继续作为高考的重要题型长期存在,成为相对稳定的传统题型。同时通过对近几年材料解析题的分析也可以看出,材料题的难度趋于平稳,灵活性、开放性成为其主要特点。另外,材料题同现实的联系更加紧密。

   (3)问答题

   问答题是历史高考试题的传统题型,在高考中所占比例比较稳定。问答题既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又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
   随着考试改革,问答题题型也不断改变,除了传统的概述型问答题、比较型问答题、论证型问答题等,又出现了材料型问答题如2004年高考江苏卷的第29题、分析型问答题如2002年广东、广西、河南卷的第34题,同时近年来上海试卷中出现了材料分析论证题,它实际上也是问答题的一种。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问答题的分析,从命题角度看,现在的问答题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一是以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为切入点,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某个侧面进行分析。如2002年广东、广西、河南卷第34题:"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得到很大发展,试从经济和科技等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2004年江苏卷第30题:"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中国的有识之士继续为反对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而奋斗,试从、经济、文化三方面概述他们所作的努力,以及这些努力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的重大影响。"此类题时间跨度小,考查点也很集中,同时对考生答题的要求也非常明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二是将某一时期或某一类历史事件进行归纳,而后分析比较。如2004年广东卷第30题:"概括指出1949-1952年底、1956-1978年以及1978年以后三个阶段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基本状况,并分析其对当时国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此题以我国不同时期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比较,具有一定的跨度和深度。三是以某一观点为依托,考查同学们对观点的理解。如2004年上海卷中的第34题:"'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之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此类题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观点,然后让同学们以史实来说明和论证观点,这样的题对学生们的分析、总结以及运用唯物史观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此类题的难度一般较大。四是如上海卷中出现的材料分析论证题,此类题属于历史小论文,试题提供给同学们一定的材料,然后根据同学们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能充分考查同学们的能力。2004年上海试卷中,一道论证题占了全卷分值的三分之一,足以证明此类试题被命题人所看好,所以这也是今后复习时应该注意的。

   在文科综合考试中,问答题同材料题融合的趋势非常明显,试题往往以材料为命题依托,而后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设问,有一些小题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使试题更加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