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预习放到语文课堂

2019-10-31 22:10:13

课前预习是鸡肋。
  
  效果差。我根据语文预习作业的效果,把学生分为三类。一是成绩优秀学生,会认真完成预习作业。二是普通学生,有点应付,表面完成。三是能赖就赖,基本不完成。在我们农村中学,如果我不加干涉,这三类人数比例大多是三三分。
  
  难选择。如果以上的判断为真,且我的干涉未能有大的改变以上情况,那么,课堂上我的选择常有两难选择。如果以学生基本预习来安排教学,那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有效的预习,他们也就很难有效跟上课堂。有不少的学生上课跟不上,时间一久,这进一步拉大学生的贫富分化。如果以学生没有预习来安排教学,那么至少三分之一的已经预习的学生就吃不饱,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花费大。如果要发挥预习作业的作用,最好的方法是让全班学生的预习都是认真的,都是有效的。最应该抓的是能赖就赖,基本不完成预习作业的学生。如果学生不做,能有哪些办法?好心规劝。叫到办公室来做。时间,空间,精力都不够。成本太大。课前语文预习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语文自习课。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充分预习是很重要的。预习的过程,预习的方法,预习的结果都很重要。把预习放到课堂里,就可以训练学生预习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更好地以学定教。我把预习课分为三个部分。
  
  一、自己预习课文。25分钟。
  
  1、清看。不带问题,不带想法。划出不懂的字词。
  
  2、查看。查字典,根据上下文,解决不懂的词的音义。
  
  3、三问看。写了什么,想表达什么,如何表达。
  
  4、全看。课前导言,课后习题,各种练习,参考资料。
  
  5、提问看。写出本文不懂的三到五个问题。
  
  二、小组讨论问题。10分钟。
  
  1、组长主持。并记录三到五个本组未解决的问题,以供全班来解决。
  
  2、每人提一个问题,小组来讨论解决。
  
  3、轮流。直到时间到或问题已解决。
  
  三、全班来讨论问题。10分钟。
  
  1、每个组长提一个问题,全班寻求答案。
  
  2、轮流。直到时间到或问题已解决。
  
  3、课代表记录三到五个本组未解决的问题,以供将来全班来解决。
  
  可能的效果。
  
  让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再到活跃的自由小组讨论,我从来没有给时间让学生自主过。为什么呢?汤姆金斯在《沮丧者教育学》中写道:“作为一个教师,困扰在于没能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而是向学生显示我有多聪明,向他们显示我知识多渊博,向他们显示我备课多认真。我就是在进行一场演出,其真实目标不是帮助学生学习,而是以此使他们对我有一个好的评价。”怎么办呢?是谁在学习?首先把时间还给学生,至少有时间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
  
  倒逼课堂提高学习效率。30篇课文,开足也就30课时。每周5课时,接近6周。一个学期的近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预习。一般认为,学生的自学的课堂效率低于老师教为主的学习效率。三分之一的自学预习课时加三分之二教学课时的总的学习效率要大于平常预习不充分的全部课时用于教学的总的效率。这是预习课能存在的依据。这基于至少三个假设。一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优于被动的满堂灌或满堂问。二是,全体学生充分的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优于有数量不少的学生不预习的课堂教学。三是,课堂上有重点的有针对的解决学生自学后不懂但重要问题的教学优于平常的教学。
  
  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外家庭作业。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重,是当前的现状。我们想,在课堂效率不变的情况下,学生课后多做作业,更可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把语文的预习放到课堂,就减少了学生的该在课外完成的作业。我的语文的课外作业是什么呢?周国平先生在《》2008年4月29日第11版《如果我是语文教师》中说:“我主要就抓这两件事。所谓语文水平,无非就是这两样东西,一是阅读的兴趣和能力,二是写作的兴趣和能力。”我的语文的课外作业是指导和检查学生课外阅读和日记。这两样作业重要,而且有弹性。有学生不完成也不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来源:如玉如兰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