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尊重规律是教育最高法则

2019-12-01 16:17:03

据报载,河南郑州从今年3月开始实行了取消寄宿制以外的中小学早晚自习的新规定,但最近,一些学校正酝酿“”早晚自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不少学生家长反对。家长们担心,与过去相比,学习时间减少了,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怎么办?

  不可否认,家长有自己的想法,为了孩子的成绩,一些家长巴不得让孩子补课、让学校多布置作业,但这样做显然违背了教育规律。孩子整天埋头学习,课业负担太重,不仅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通过这样的“加压”,孩子的学习成绩短时间内也许会有所提高,但由此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许多家长难以想到的。同时,一些家长只考虑如何让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却考虑得很少。作为学校,则要从长远、从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考虑,从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高度来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家长干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例如,有的家长要求为孩子换老师,有的家长要求为孩子换班,如果得不到满足就大闹学校。更有甚者,某城市学校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混合编班后,遭到家长反对,个别家长纠集其他家长给学校施压,学校为了将事态缩小,竟然按照家长的意愿,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把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这些来自家长的压力,常常让学校不得不放弃正在进行的改革举措,使教育创新难以实现。

  作为一门科学,教育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性质,有属于自己的规律,必须遵循,不可违背。一蹴而就、急功近利、过高的期望等都是教育的大敌。教育要健康发展,至上法则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那些破坏教育规律的做法和理由,不管表面上看有多么冠冕堂皇,都会伤害到受教育者本身。

  教育工作者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应该守住自己的信念,牢牢抓住教育规律不放,与一切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作斗争,不为错误的和所谓的压力所动,一切教育教学行为应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这样做,也许短时间内达不到一些家长的“期望”,但从长远来看,是对学生、对国家、对民族负责。